-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缺血保护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类及相关概念。 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与发病的危险因素。 熟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一、概 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又称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是指血管缺血导致的相应区域一过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其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又称小卒中。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 发病机制 微栓子、血流动力学障碍、 脑血管痉挛、颈动脉受压、 心功能障碍、高凝状态等。 三、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及颈椎骨质增生者; 安静或活动时突然起病; 症状于2-5min达高峰,持续时间短暂,24h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状; 常反复发作。 三、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暂时性失语、一过性黑曚等。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一过性缺血和Horner征交叉瘫。 三、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眩晕、恶心、呕吐、复视、共济失调、平衡障碍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可能出现症状:吞咽障碍、共济失调;脑干受累可出现交叉性瘫痪。 四、诊断要点 高危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相关病史 TIA发作史。 发病特点:阳性症状与体征为暂时性的,突然发作,持续短暂,可在24h内完全恢复。 辅助检查 血脂、血糖、心电图、血流变。 五、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控制心律失常、稳定心脏功能; 防止颈部过度活动。 五、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肝素、华法令。 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五、治疗要点 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血管造影证实颈部血管动 脉硬化斑块引起明显狭窄或闭塞者。 手术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离修补术。 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 六、常用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知识缺乏 知识宣教;告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加强饮食和生活行为指导、用药指导。 潜在并发症: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调整饮食;坚持用药并加强护理;避免诱因。 七、其他护理诊断 焦虑 与发病突然影响正常工作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眩晕和共济失调有关。 八、保健指导 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 精神紧张和体力劳累与疾病的关系 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对疾病的影响 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的意义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教学内容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概 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栓形成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六、诊断要点 十三、其他护理诊断 七、治疗要点 十四、保健指导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脑动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 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所有导致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因素。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3).docx VIP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IPC J-STD-003D CN 中文目前最新版TOC.pdf VIP
- 2024年杭州钱塘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VIP
- 飞机主动杆结构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oc VIP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docx VIP
-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1 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ppt VIP
- CNAS-CL02-A006:2018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VIP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