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旁肿瘤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注入对比剂后,呈中等到显著不均质蜂房样或颗粒样强化。 向鞍内生长的脊索瘤需与侵袭性垂体瘤鉴别,前者信号较混杂且伴斜坡骨质破坏。 伴骨质破坏的脊索瘤需与转移瘤鉴别,后者肿块边界不清,可侵及邻近脑组织及硬脑膜。 * * 侵袭性垂体瘤 侵袭性垂体瘤是指浸润硬脑膜的垂体瘤,浸润可达硬脑膜之外的骨骼、蝶窦和海绵窦。肿瘤侵袭海绵窦,包裹海绵窦内颈内动脉,降低了手术的全切率和手术效果,增加了肿瘤复发率,术后需要辅助性的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因此手术前依靠MRI明确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诊断意义重大。 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蝶鞍周围结构的情况,尤其是冠状位显示肿瘤侵犯海绵窦的情况. * 但由于蝶鞍两侧无骨性结构,正常垂体与海绵窦之间仅以海绵窦内侧壁相隔,许多研究表明MRI不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内侧壁,即MRI不能清楚显示肿瘤与海绵窦之间的界面,也就是说不能确切区分肿瘤是推移挤压海绵窦或是侵犯海绵窦。 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与海绵窦之间间隔有正常垂体组织;内侧静脉丛间隙完好无损。若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的百分率低于25%;肿瘤未越过颈内动脉 C2和C4内侧壁切线,则不支持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肿瘤超过颈内动脉外侧壁切线、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颈内动脉被包绕在50%以上甚至被完全包裹。 侵袭性垂体瘤包绕颈内动脉,但不引起颈内动脉的移位和狭窄,此特征可与脑膜瘤鉴别,后者包绕并推移颈内动脉常引起颈内动脉移位和狭窄。 * * 鞍旁转移瘤 鞍旁转移瘤多数由邻近肿瘤直接侵犯而来,最常见者为鼻咽癌颅内侵犯;也可由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经血道转移至鞍旁海绵窦,原发灶为肺癌、乳腺癌、肾癌、消化道癌及鼻咽癌。 CT平扫可见海绵窦区肿块,均质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上T1加权图呈均质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图呈均质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多呈均质明显强化。 * 鞍旁转移瘤的CT和MR上没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但鞍旁转移瘤多伴有邻近骨质破坏,这点有助于与其他鞍旁良性肿瘤鉴别。仔细观察鼻咽部有无肿瘤,脑其他部位或其他脏器有无原发灶或转移灶,常可确定鞍旁转移瘤的诊断。 鞍旁边界不清的占位性病变,须结合CT观察骨质结构,若伴骨质破坏,则高度提示转移瘤。 * * * 鞍旁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属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系统正常者发病年龄为50-60岁,免疫缺陷者好发年龄为30岁左右。此病对放疗较敏感,大多数可缓解。大脑半球的淋巴瘤发生部位多接近中线或跨中线,CT呈高密度,出血罕见,但AIDS患者病灶中常可见出血。MRI上T1加权呈略低或等信号,T2加权呈等、低或略高信号,边缘较清楚,增强后免疫正常者呈均匀强化。 * 鞍旁淋巴瘤罕见,可呈弥漫性生长,表现为鞍旁中颅窝底较大的软组织肿块,T1加权及T2加权均呈等信号改变,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海绵窦受侵,中颅窝底蝶骨大翼骨质破坏,但不及软组织肿块范围大。 鞍旁弥漫性生长的病变,若软组织肿块范围远大于骨质破坏范围,则提示淋巴瘤的诊断。 淋巴瘤可为双侧性,这是由于双侧海绵窦之间有海绵间窦相连,肿瘤可通过海绵间窦向对侧生长,形成双侧海绵窦区肿块。 * * * * 鞍旁、海绵窦肿瘤 由外而内常见的肿瘤有: 来源于硬脑膜——脑膜瘤, 位于硬膜内——表皮样囊肿, 起自海绵窦间隙血管——海绵状血管瘤 起自海绵窦间隙神经——神经源性肿瘤, 起自海绵窦内侧蝶骨——脊索瘤, 发生于蝶鞍内垂体窝——侵袭性垂体瘤, 累及多层结构——转移瘤和淋巴瘤。 * * * * * 鞍旁肿瘤 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 鞍旁解剖 鞍旁的主要结构是海绵窦。海绵窦是蝶鞍两侧、两层硬脑膜间的静脉丛。该间隙中由许多包有内皮的纤维小梁分隔成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形似海绵状,故称海绵窦。海绵窦与硬膜外腔、眶内视神经周围间隙相通,内有颈内动脉及颅神经穿行。 * 海绵窦外侧壁自上而下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支和第二支上颌支,外展神经则从后壁Dorellor管进入海绵窦后沿颈内动脉、外邻三叉神经眼支前行,并分2~5支。 眼上、眼下静脉导入海绵窦,并同岩上窦岩下窦相通。两侧海绵窦有海绵间窦相连。 * 在冠状位图像上,海绵窦呈三角形,外侧壁平直或稍内陷,在T1加权图和T2加权图均呈低信号。 增强MR扫描时,海绵窦显著强化,由于海绵窦静脉丛血流缓慢,不出现流空信号;其内的颅神经不强化,呈相对低信号。 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平扫呈流空低信号。颈内动脉由岩骨颈内动脉管内口入颅,经海绵窦后下角进入向内前走行,在前床突内缘转向上并于其上缘水平出海绵窦,几乎穿行整个海绵窦。 * 鞍旁肿瘤诊断思路 鞍旁、海

文档评论(0)

zhoujia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