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问题.pdfVIP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问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 409 【2】刘祖祺,张石城.植物抗性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42-,68 【3】张景茂,刘风兰.微量元素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田.烟草科技。1998,(s):3s--40 【4】邵岩:镁在烟草生产中的作用.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2 【5】韩冰,郑克宽.镁,锌、硼、锰元素对烤烟产量及质量影响的研究.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9,20(I):72-77 17—223 【6】孔凡明,杨光.烟草与TMV不同互作体系中的活性氧及抗氧化酶系活性比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3):2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问题 毛建辉何忠全卢代华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简阳641400)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就水稻而言,就是水稻品种多样性。即在一块农田里 按照一定的方式种植2个以上的品种。这些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品种的遗传背景不同, 植株高度差大,抗病性差异大,稻米价格差大,成熟期相近。 这项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延长品种种植年限,减轻对育种的压力;②增加育种的选 择范围,特别是对高杆的名特优质稻的选择;③田间不同品种的抗性差异会有利于减轻稻 瘟病的危害,减少用药量及用药次数,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④选择名特优质稻 作为间栽品种,可以解决其单植中存在的易感病、易倒伏、产量低的问题;⑤使单位面积 的产量或产值大大增加。这是该项技术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对农户仅多投入一个工,收 入增加可80100元/亩。投入产出比达到l:10。 近年来,在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主持下,利用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水稻瘟病的研 究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报告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NATUI迮”上发表影响海内外。从1999 年开始至2003年止本人有幸参与了此项目的部份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受益菲浅。现将研 究的主要结果及推广体会总结如下。 1四川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分析 将我省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和一些优质稻品种进行RGA分析。参试的品种有:岗优725、 谷)、作优1号、作优6号、生核3号、荆糯6号等21个。将这些品种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C 先进行水稻全基因组DNA的提取,再进行P R扩增;.将扩增结果整理后,输入计算机 用NTs PGRA Y软件U M程序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距离O.3划分时,供试的2 1个品种可分为2个遗传相似组。其中A组包括有17个品种,大多数为生产上种植的杂 交稻,B组有4个品种。以2.23划分时,供试品种可分为7个相似组。其中,A、B两组 410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内的杂交稻均各自分为一组,而A、B组中的常规稻各成一组。 以上结果把杂交稻归为一类,表明它们含有的相同基因更多,遗传背景差异相对较小; 常规稻各成一组,表明它们各自含有不同的基因,遗传背景差异大。 2四川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稻瘟病标样采自我省邛崃、蒲江、雅安、乐山、洪雅、绵阳、南充、简阳、自贡、三 0 台、盐亭、南部等四十多个县市。经室内分离获得1 0多个单孢菌株。将这些菌株进行 C rep.P distance点,所有供试菌株分为6个遗传宗亲群组,其中5、6群分别为 析,在0.23Limkage 优势群。 3品种间栽的防病控病研究 经过连续多几在四川省稻瘟病重发区蒲江、邛崃等地进行小区试验及大区同田对比试 验,结果表明:①当主栽品种为感病品种、间栽品种为抗病品种时,混栽比单植发病率减 少28.89%,严重度降低27.85%;②当主栽品种为抗病品种、间栽品种为感病品种时,混 栽比单植发病率减轻87.66%,严重度降低87.84%;③当主、间栽品种均为感病品种时, 混栽的发病程度与主、问栽品种的发病程度有关。若主栽品种的感病程度比间栽的低,则 混栽的发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