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历程与作品诠释-嘉义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創作歷程與作品詮釋 本章分為兩節來論述筆者的創作歷程與生命圖像滲潤四個系列作品詮釋,在 第一節以討論分析創作歷程與思維觀念的轉變,探討筆者創作不同時期的風格, 比較其過去與現在作品風格表現、思考概念上的差異,此節中討論筆者創作的三 個時期,包括一、分離化境時期 二、孺叟圖像閱讀時期 三、生命圖像的滲潤與 延展時期, 分別詳實針對這三個時期之創作靈感來源與理論基礎做介紹和分析, 以澄清創作的脈絡和發展途徑。第二節創作系列作品詮釋,針對 2008‐2013 年之 間的作品,闡述創作動機與意涵,並介紹作品的形式構成與媒材技法的運用。              第一節 創作歷程與風格之轉變     筆者以平面繪畫作為個人創作的表現形式已有二十餘年。從高中時期受陳哲 老師啟蒙,歷經嚴謹的基礎訓練。大專時期就讀於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美術印刷,經由美術繪畫、攝影、印刷等的訓練開啟日後創作多元材質的探 索基礎。日後在台南藝術學院(今台南藝術大學)求學時期,對當代藝術的各類 理論的鑽研及探索,讓個人自身生活經驗與社會互動之間的連結體認,產生不少 的焦慮情境與學理吸收產生創作上的矛盾狀態。2009 年由於心境的轉變而產稱 材質的表現形式的創新,轉化為「分離化境」的創作狀態與面貌,作品特色由研 究所前的抒情抽象,經由接受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和對自身成長環境背景的反 芻,反射於以印刷品減法擦拭發現創作新情境。對消費品物件被消解與挪用,以 化繁為簡的程序,尋找抽象繪畫隱含詩意與奧秘,並拓展出蘊含著創作生生不息 的後現代感性的繪畫風格。      2000 年後筆者完成研究所學位,重新面對創作瓶頸,同時面對創作需要更   60 大空間工作,所以就在鐵道藝術村未成立前即以私人身份進駐鐵道閒置空間,有 了寬闊的工作室,加上兼任於嘉義大學美術系教職與學生頻繁互動,對筆者的創 作成更積極推陳出新的創作態度,2002‐2007 年的「孺叟圖像閱讀」經三階段迂 迴進行而應運而生。以孺叟人物圖像描寫孩子的成長足跡,用生命流變中忘年對 話表現對攝影家郭文楙的繪畫書寫,進而對父親記憶輪廓的重整,乃至於作者「自 畫像」的圖層渾染擴展。      2008 年起,筆者的創作內容主題延續孺叟圖像閱讀的脈絡,更以生命圖像 系列四部曲,以新的媒材、技法,更深刻貼近主題內涵,表現不同時期和不同主 題圖像系列的生命滲潤澤生,探究藝術的緣起延展,如河澤中蘊育著荒野大地生 命的原鄉,豐沃的根幹與生物環繞在潤濕的土壤中繁衍生殖蔓衍。我們正於人 文、地理、歷史在島嶼中潤澤滋生不息。本章就作者創作歷程與風格的三個時期, 探索不同時期作品風格轉變的因素和關聯性,促使創作的思維脈絡得以釐清;闡 述如後。    一、分離化境時期(1999-2000)     作者從九十年後期的創作開始探索「還原」尋找創新的可能,並表現內在感 受和嘗試將個人的生活經驗藉由造形與色彩表現於作品中。筆者最敬重的劉副校 長豐榮教授曾於「分離化境」書中為序提及筆者藝術風格:    「戴明德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個性率真質樸,創新態度勇健沉毅, 這些特質一直反映於其中作品中。最近期風格迥異於往昔,採用「由 繁入簡」與以「減法」取代「加法」之「還原」方式,而發明了新的 「形式」並發現新的「內容」。此表現方式並非始於自畫布或畫紙,而 是直接以各式豐富色彩之印刷海報為起點,經由甲苯的擦拭,逐步去 除不同的色層,而形成一方面來自不可預期的偶然性,另方面也源於   61 匠心獨運的構思。由於甲苯具有毒性過程須承受並克服恐懼與焦慮…. 美感效果有其個人特有的優雅性與空靈的意味。就其表現之內容而 言,其形式中品質的關係及其筆勢(qesture)情形可呈顯出創作過程 中情趣起伏或許焦慮、恐懼、驚奇、失望、堅毅、自信、喜悅等,其 形式且能引發新的感受或觀點。」 (劉豐榮․1999,「還原」與「創新」序文,戴明德分離化境)。      「以去除取代擬真,在繪畫上,『分離』意指顛覆突破,分散剝離 固有圖像,透過過程上的糾纏,剝離原有圖式; 『化境』即造化新境,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