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阿Q正传》分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Q正传》分析课件

《阿Q正传》: 国民性批判与改造 《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比较长的短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比较短的中篇小说。它最初是以连载的方式发表在1921年《晨报副刊》上。小说在发表过程中,就引起巨大的凡响。茅盾在小说刚发表四章的时候,就说它是一篇杰作。“虽只登到第四章,但以我看来,实是一部杰作。” “阿Q不仅是一个典型,而且是一个活泼泼的人,他是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生动、同样有趣的人物,将来大约会同样 的不朽的”(《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西滢闲话》)。 在30年代,苏雪林也《阿Q正传》具有巨大的魅力,她说:“自新文学发生以来像《阿Q正传》魔力之大的,还找不出第二例子。” 1997年出版的《说不尽的阿Q》收集了自《阿Q正传》发表以来,中国与外国对《阿Q正传》的各种观点。 《阿Q正传》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思想深度的原因。 一方面是对中国人精神弱点的批判; 另一方面却又涉及到普遍的人性。 作品本身既有很强的文化批判的针对性,又有巨大的超越性。 作品主要是写人的,关键就在于人物的塑造。作品成功就是因为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深度主要从这个阿Q性格中体现出来。 一、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 鲁迅的创作意图:揭示、鞭挞“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改造国民性。这是鲁迅作品的一个基本的思想。 阿Q的性格就是鲁迅眼中的中国人的性格。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鲁迅眼中的中国人劣根性。 阿Q是一个最底层的无产者,有些无赖气质,一直混迹于农民之中,却并不是普通的以地为生的农民。 他与鲁迅笔下的其他国民有类似的性格,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如,男女之大防,看到男人与女人在一起就义愤填膺,装出正人君子面目。 明显地带有夜郎自大的那种狭隘性。狭隘、封闭,拒绝接受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 小词典: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就是不敢正视现实,以一种自我欺骗的方法掩饰自己的悲剧处境,从而在获得精神上的平衡,甚至满足感、幸福感。无论自己处在怎样的困境之中,无论自己怎样悲惨,不幸,都能够在精神上寻找到解脱的方法。转悲为喜。 阿Q性格的独特之处,是鲁迅对于民族性格弱点的深刻发现。 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1. 妄自尊大 他总是认为自己的天下第一了不起的人,从而满足自己莫名其妙的虚荣心。 方法是陶醉在虚无缥缈的过去,或者幻想未来。 “我先前比你阔多了”。 别人稍微表扬他一点,立刻就高兴起来。对于未庄的人,他都不放在眼里,就是文童的父亲赵太爷、钱太爷也不放在眼里。总之,未庄的人,没有一个看得上的。 2. 化丑陋为荣耀 他的头上有一个癞疮疤,别人都嘲笑他,他开始是忌讳别人说“癞”以及一切相关的字。但是,别人偏是那样嘲笑他,他就说,你还不配。变成了一种高尚的标志了。 3. 化痛苦为幸福 别人打他,就说是儿子打老子。人家硬让他说是打虫豸,他就说我是虫豸。然后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除了自轻自贱不算以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你算什么东西呢?赌博时被抢劫,钱没有了。他自己打自己二个嘴巴,似乎自己打了别人一样,于是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4.健忘症 阿Q向吴妈求婚,闹出了一场风波后,出去舂米一番便都忘了。此时却听得外面很热闹。阿Q生平本来最喜欢看热闹,便即寻声走出去了。原来是吴妈在哭。 阿Q想:“哼,有趣,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他想打听,走近赵司晨的身边。这时他猛然间看见赵太爷向他奔来,而且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间悟到自己曾经被打,和这一场热闹似乎有些相关。他翻身便走。 5. 惧强凌弱 他在强者那里受了屈辱,不敢反抗,不敢复仇,反而能够把屈辱很快忘记。他被王胡打了,又被假洋鬼子打了,接连受了两次屈辱。在被假洋鬼子打了以后,似乎觉得完结了一件事情,反而觉得轻松了些,而且马上就忘了屈辱和痛苦。但是,在弱者面前却威风凛凛,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弱者施暴,看到了小尼姑却拿小尼姑出气,调戏小尼姑。他通过对于弱者的凌辱解脱了自己的痛苦。 二、阿Q与辛亥革命 阿Q是流浪汉,这种社会地位就决定阿Q必然向往革命,任何革命都是底层民众所向往的。列宁曾经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他几乎对于革命有一种本能的向往。在作品中,他排斥一切经验以外的事情,但是,惟独对革命很快就接受了。 起初,阿Q也是本着正统观念反对革命的。作品写:“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但是,当他看到举人老爷和未庄的一群鸟男女都惊慌失措的时候,就认为革命是好的。“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于是决定自己投降革命党。 这里,阿Q革命的动机,是一种阴暗的心理。别人害怕革命,他就要革命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