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管理:立足现状与未来勤于思考和实践
题解—— 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量大而迅捷; 改革开放时代,八仙过海,各有所能。 所以,就办学而言,立足自己所在学校的现状与未 来,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借鉴与学习,三者合一,方可生成自己的东西。 一、 关于北京一零一中 一零一中和河北和石市的历史渊源 北京一零一中学创建于1946年3月20日,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张家口创办的“张家口市立中学”, 当时的教师队伍由延安大学行政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及晋察冀边区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组成。 1948年9月12月迁至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1949年2月底至3月初,学校师生随解放大军陆续迁入北平, 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在圆明园遗址非主体部分建新校址,1951年迁入至今。 1955年9月,学校改为现校名“北京一零一中学”,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由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由完成走向更高的完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建校60多年来, 北京一零一中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地方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指导。1953年5月24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学校视察,对防止干部子弟特殊化及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告诫师生“要艰苦朴素,要热爱劳动,要热爱劳动人民”。1964年9月,中央教育部、《人民日报》、北京市委、人民教育出版社组成联合调查组来校作了为期半年的调查,认为一零一中是“一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好学校”,是“好样板”。1965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就一零一中在全日制学校试办半工半读班的请示作出批示,对这一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试验予以肯定。 “文革”结束后, 1979年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8年教师节前夕,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1955届校友李铁映回母校,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校长负责制、民主监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再次把学校推到教育改革的前沿。 1996年一零一中建校50周年,江泽民李鹏分别为学校题词:“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培养造就时代新人”和“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003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吴仪、陈至立、周济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学校工作,在看到高三(3)班的班训“天才齐聚,团结进取,佼佼冠军,舍我其谁”后,总理勉励同学们将来做事业上的佼佼者,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栋梁。2005年,原国家副主席、校友曾庆红两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对革命传统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6年学校60周年校庆时,李铁映副委员长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1959届校友)分别写来贺信,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发来贺信,勉励一零一中继承发展。 60多年薪火相传,北京一零一中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包括4名党和国家领导人、3名政治局委员、6名中央委员在内的一大批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有在各个领域里卓有建树的院士、科学家、专家学者、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有人民喜爱的艺术家、音乐家,导演,演员;更有建树于各行各业的祖国的普通劳动者。 一零一中教育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而且是社会的教育,国家的教育,是有益于学生一生的教育。 一零一的历史和传统,一直激励着我们今天的人:办学要有特色,要有成绩,要有远大的追求。 学校面积300亩地,68个班,3600多名在校生,高初中人数基本相当。 二、 学校建设的根本: 建设王牌教师团队 教师队伍建设要依靠软实力: (一)师德:自我完善(自律)和领导要求(他律)的有机结合。 第一校长的个别谈话与公开批评。 第一校长和其他干部与老师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学校氛围的创设与师德之间的内在联系。 氛围是一所学校最深邃最强大的“软实力”。 一零一中教师队伍特点:平和,有气度,勤奋,责任心。 家长会:不盛气凌人,尊重的双向性。 与学生关系:严而有格,严而有度。 从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看一零一中教师精神风貌。 2008北京奥运青年营—— 一零一中老师们的精神和境界,是他们一如既往的精神,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境界,是学校一脉相承的传统。 大凡和一零一中老师有过工作上交往的人,他们反馈的第一信息就是,一零一中的老师真好;大凡从一零一中走出去的学生都说,一零一中的老师真好;大凡从一零一中毕业的学生的家长都说,一零一中的老师真好。 而大凡在一零一中工作几年的老师,可能隐隐约约都会有另一种感觉:在一零一中做事,似乎不需要太多、太繁琐的“领导督促”、“领导检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