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史第二章课件
第二章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半个世纪以前,发出了来自铁屋的呐喊,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新时代。 【本章学习要点】 一、了解鲁迅及其创作系统 二、掌握对《呐喊》与《彷徨》的总体评价,理解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1、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2、对《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评价。 3、概述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塑造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领略鲁迅无羁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关注《故事新编》《野草》 四、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五、简述鲁迅杂文的写作特点。 六、能简单评价鲁迅的思想和哲学。 必读篇目 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铸剑、影的告别、死火、过客、阿长与《山海经》、灯下漫笔、二丑艺术、春末闲谈、女吊 等 第一节 鲁迅的精神历程 一、鲁迅的生平(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二、鲁迅的思想 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2、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 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源于两个方面: 黑暗现实的压迫和个人境遇的坎坷 独特的生命体验,形而上的“悟”。 3、 “中间物”意识 “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 即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个人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关于历史,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被吃、吃别人,人自食。 三、鲁迅的创作 小说创作 散文创作 杂文创作 学术著作 第二节 《狂人日记》、《阿Q正传》 一、《狂人日记》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一)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即文章的主题) (二)吃人意象的演变 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 文言文的题叙,是用写实的手法来写的。 2、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4——10段) 吃人的网络结构 :赵贵翁——古久先生——狼子村······ 3、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 《狂人日记》运用了两套文本 文言文代表现实世界的声音,而白话文则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 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 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仁义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上它是压抑人性的,所谓“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核心思想。 (三)狂人的形象1、鲁迅为什么选择“狂人”作为抒写对象,这一形象与作品的清醒认识怎样统一起来?2、分析狂人的最终命运,当中有何寓义? 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 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 (四)“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 1、以“迫害狂”作为叙述主体,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识流向 更有真实感 2、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 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构成小说的骨架、血肉 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构成小说的灵魂 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二、说不尽的阿Q 1、阿Q形象的特征及其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也是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精神胜利法: 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2、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原因及意义 (1)原因 A、阿Q精神胜利法是在长期的封建主义精神奴役下滋长起来的 B、阿Q精神胜利法建立在孤陋寡闻、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保守落后的基础上。 C、从生理、心理学角度看,阿Q精神胜利法属于生物性的自我保护反应,是生物性的自我保护本能的结果。 (2)意义 A、阿Q形象具有巨大的概括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制浆车间生产初步技术方案(桉木).docx VIP
-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doc VIP
- ARKInvestBigIdeas2025-歌者PPT中文校对版.pdf VIP
- 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全国篇.doc VIP
- 2025西双版纳供电局及所属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制用工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三十六计.docx VIP
- 202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大数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pdf VIP
- 钟君申论笔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