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先生和北京中轴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思成先生和北京中轴线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教育家。 梁思成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北京的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创始人。1931年至1946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开始广泛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复校北平之际,在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兼系主任。 1948年末,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队控制下的北平。梁思成因忧心古都北平的命运而夜不能寐。一天晚上,张奚若先生带着两名解放军来到清华园梁的住所,为攻占北平城做准备:万一与傅作义将军的和平谈判失败,不得不攻城时,要尽可能保护古建筑。他们摊开一张军用地图,请梁思成先生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并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这使他惊诧万分。他在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产党接近了。他们为解放军绘制了保护北京城文物建筑的图录。从此他坚信无疑,“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值得依赖,值得拥护。”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建筑师的眼界和知识分子的良知,提出保留北京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绿带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北京市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方案,为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前瞻性地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祖先和子孙都负有保护文物建筑本身及其环境的责任,不容躲避。” 新中国刚成立,梁思成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和精神,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 梁思成最早提出北京城市规划中轴线的理念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聘任为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总建筑师。他最早提出北京城市规划中轴线的理念。梁思成先生1951年4月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弃金中都,在其东北方择址建设元朝国都──元大都,即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中轴线的划定,对元大都的规划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规划师利用北京什刹海、北海一带天然湖泊的辽阔水面和绚丽风光营造这个城市。为了使中轴线不湮没于湖水之中,元大都的设计师在圆弧状湖泊的东岸划出了一条南北与湖泊相切的直线,切点就是今天的后门桥,切线就是今天的中轴线。” 梁思成先生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北京中轴线。他说北京中轴线建筑布局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试将中国的建筑和绘画在布局上的特征和欧洲的作一个比较。我觉得西方的建筑就好像西方的画一样,画面很完整,但是一览无遗,一看就完了,比较平淡。中国的建筑设计,和中国的画卷,特别是很长的手卷很相像:用一步步发展的看法,把你由开头领到一个最高峰,然后再慢慢地收尾,比较的有层次,而且趣味深长。北京城这条中轴线把你由永定门领到了前门和五牌楼,是一个高峰。过桥入城,到了中华门,远望天安门,一长条白石板的天街,止在天安门前五道桥前,又是一个高峰。在这里我们忽然看见了紫禁城,四角上有窈窕秀丽的角楼,中间五凤楼,金碧辉煌,皇阙嵯峨的形象最为庄严。进入午门又是广场,隔着金水河白石桥就望见了太和门。这里是另一高峰的序幕。过了太和门就到达一个最高峰──太和殿。这可以说是这副长手卷的中心部分。由此向北过了乾清宫逐渐收场,到钦安殿、神武门和景山而渐近结束。在鼓楼和钟楼的尾声中,就是画卷的终了。” 他还说:北京中轴线是有音乐节奏的。梁思成先生说:“节奏和韵律是构成一座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前面所谈到的比例,有许多就是节奏或者韵律的比例。这种节奏和韵律也是随地可以看见的。例如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天安门是重点的一节或者一个拍子,然后左右两边的千步廊,各用一排等距离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下去。但是每九间或十一间,节奏就要断一下,加一道墙,屋顶的脊经过这样几段之后,就出现了东西对峙的太庙门和社稷门,好象引进了一个新的主题。这样有节奏有韵律地一直达到端门,然后又重复一遍达到午门。 事实上,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我们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象。例如有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是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就象“柱,窗;柱,窗;柱,窗……”的2/4拍子。若是一柱二窗地排列法,就有点象是“柱,窗,窗;柱,窗,窗……”的园舞曲。若是一柱三窗地排列,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 梁思成等的北京中轴线之北部端点之争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艺术处理大多讲究均衡、对称。北京中轴线亦然。梁思成先生说:建筑物的各部分保持在构图上取得均衡、对称,会使人有安定感。北京中轴线的左右对称的例子最多,随处可以看到。 著名建筑大师侯仁之先生在《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一文中说:“整个大都城在平面设计上的中轴线,正是紧傍积水潭的东岸才确定下来的。中轴线的起点,即在积水潭的东北岸上,也就是全城设计的几何中心,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