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老子.ppt

人格观 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谦虚往下 上善若水 老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什么呢?用他的话说就是上善若水。 老子的著作中有两个词特别出名,一个是赤子,就是光着屁股的小孩。他多次讲,人要做到赤子那个程度就是最高的理想人格了。另一个就是水,你达到这个水的品格,你就是最善的人,就是最高品格的人。 为什么老子把高尚的品格比喻为水呢?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什么意思呢?老子说:你观察水吧!所有的江河之水流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一片绿洲,植物草木都非常茂盛。水流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生机勃勃。 这是一个基本的观察,就是说水利万物,它非常心甘情愿地施礼于你,但从来不去争自己的利益。所以他这种精神就是只讲奉献而不讲回报的一种高尚的品格。它虽无所求,但是它客观上从万物那里也是得到回报的。 老子有一句名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说,圣人从来不积攒什么财富,尽量为别人做好事,自己也就有了。尽量把东西给别人,自己也就越多了。这个就是讲舍与得的关系。 有一种酒叫舍得酒,这个酒的名字起得好,只有舍了才能得到。这个就是辩证法,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这个就是人生的艺术。这就是老子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六、以柔克刚 上善若水 柔弱胜刚强 内刚外柔 人类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别人能做到无欲无私, 以符合圣人的标准。在行为上,自己总难免在私欲的缠缚中打转。不过,自己都有 另一套理由可为自己辩白。如果老子的本意,真要人们做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 乱”,“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事实上,在人世 间的现实社会里,是绝不可能的事。除非天地再来一次混饨,人类重返原始的时代, 或者可以如此。 南怀谨 乘 物 心 游 庄 子 利用 物质 消遥 精神 欲望 理性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纵欲 禁欲 节欲 度 宋明理学: 存天理, 灭人欲。 宗教:戒!苦行僧 身心合一 欲理合一 节制欲望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2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4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贵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芳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仲春纪第二 贵生 戒盈忌满 阳极阴生,盛极而衰! 阴极阳生,否极泰来!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5章 虚而致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古人以竹喻君子,中空,清虚,不满溢。 佛教禅宗自中国传入日本,出过一桩趣事:饱学之士问禅。坐定,一脸诘难。禅师于学士杯里注茶,满,溢,仍不住手。学士急喊:满了!禅师不动声色:哦。你既已满,如何再容得? 空、无,堪以为生,堪以为用。 回元归初 婴儿柔弱,原初,内无思虑之扰,外无世事之惑。 将心柔软。内不烦心机,外不缚世事,回原归初。以婴儿之心应对,凡事柔顺而不逆,不戾不郁无结,无伤。 淡泊名利,“放下为上” 面对名利,入世的儒家、忘世的道家、出世的佛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脱之道。这其中禅宗“放下”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禅宗有则故事: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捧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的放下执着。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度! 唯公无私。但太无私、太正直、太严厉、太公平,像尊神,则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