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doc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建设总体目标 依托长江三角洲及淮安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遵循学院“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思路,探索“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深化行业企业合作,实践基于“四个嵌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分方向”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系统建设体现行业、企业标准的项目化课程;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共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外实训软硬件的建设,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在产学结合方面形成示范与辐射作用。在“院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将该专业建设达到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水平,力争在职业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带动作用。 二、建设重点 1、依据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岗位需求,建立“双主体”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基于“四个嵌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培、共管、共育培养过程,构建以“分方向”的课程体系。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系统建设 “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教材。在现有《机床电气与PLC》、《电路基础》、《电气技术英语释读》精品课程基础上,依托西门子、奥的斯、奥特电气、威世达等企业继续建设《电工电子技术》、《变频器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梯维保》(订单培养课程)、《电梯安装工艺》、《电气技术英语释读》、《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6门项目化的核心课程,编写项目化教材6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引进行业、企业的典型设备,新建奥的斯电梯培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2个校内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淮安开发区企业资源,与富士康等企业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共建合作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2-3个,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在苏南地区选择3-4个影响大、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注重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4、探索“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团队、科研团队的培养方案及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动态培养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的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 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三创能力。依托江苏省电子产品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分室服务平台,承担省、市级以上课题5项,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依托淮安市农村党员干部信息化培训中心和淮安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年培训各类人员300人次。扩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丰富大学生的实践创新项目。 三、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1)探索双师资、双阵地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以产业发展为背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基于职业发展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个性、就业、发展”为内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思想,发挥校企“双主体”的各自优势,以“共育共管、共享共担”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基础、核心加方向的课程体系,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见图1。 图 1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在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具体项目任务及实施组织方面,建立两级责任体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完成工作任务立项、管理、监控,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主要执行完成工作任务。 2)完善基于“四个嵌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以岗位需求培养人,按专业标准训练人,用企业文化成就人,以“四个嵌入” 为切入点,构建了“三层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具体做法:在第一阶段将学生基本素质、技能与中级电工技能认证培训相结合;在第二阶段,与企业合作,通过模拟实训,将学生专业专项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来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相结合;第三阶段,与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式”,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与企业真实情境的岗位顶岗实习相结合。 图2 “三层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在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奥的斯、富士康等企业紧密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在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跟踪调查、实习质量及安全管理。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制度、实习指导办法、实习检查制度、成绩评价方案等,形成“校、企、行”共评的多元化的人才质量监控体系。 3)构建“分方向”课程体系 (1)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江三角洲及淮安地方的装备制造业,职业岗位分为:电气设备的装配、调试与检修、技术管理与产品销售,如图3所示。其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如表1所示。 图3 职业岗位群工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