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桥梁设计中高乌日交流道连络道穿越桥.docVIP

高性能混凝土桥梁设计中高乌日交流道连络道穿越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性能混凝土桥梁设计中高乌日交流道连络道穿越桥

高性能混凝土橋梁設計─中二高烏日交流道連絡道穿越橋 葉銘煌* 游文慧** 中華顧問工程司 *副總工程師 **工程師 高性能混凝土可兼具高流動性、高強度、高彈性模數或高水密性之特質,對結構之安全性與耐久性有重要助益。故世界各國皆長期積極從事高性能混凝土之研究發展,且實際應用於超高層建築、高速公路路面與橋梁等之建造。近年來,國內亦將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列為重點,進行研究與應用推廣,以期提昇國內混凝土材料技術與營建工程水準。 中華顧問工程司配合國工局於民國八十四年,於二高後續計畫設計了國內第一座高性能混凝土橋--烏日交流道連絡道穿越橋,以高強度及高工作性為其特色,希藉此一橋梁之設計與施工經驗,作為高性能混凝土應用之參考。本橋於八十八年開始施工,除滿足高強度及高流動性外,更以混凝土具自充填性不須經振動搗實即能完全填充於構件內部為目標,以達兼具節省施工人力及免除振動噪音之優點。 一、 前言 近年來,國內混凝土構造物之耐震性及耐久性要求在設計上雖已受重視,然所導致配筋過多過密,卻使混凝土澆築困難,影響構造物原設計功能;考量工程品質、耐久性、施工效率並改善施工環境品質,若採用高性能混凝土,以高強度兼具高流動性之特點,完全填充構件內之鋼筋間、鋼筋與模板間,除發揮混凝土應有之強度,並能充分發展與鋼筋之握裹行為,達成前述之目標。 國內目前已有多起高性能混凝土的生產紀錄,在生產上應已掌握新拌混凝土特性,惟在其硬固後之力學與變形特性如彈性模數、潛變係數及乾縮係數等,是否會因配比特性而與一般混凝土對構件產生不同的影響,則有加以了解及探討之必要。本文將首先介紹烏日交流道連絡道穿越橋之結構設計;其次說明本橋高性能混凝土所須具備之自充填性其流動性品質規格及測定法;再依烏日穿越橋初步獲得的試驗結果,加以探討自充填混凝土之彈性模數、潛變係數及乾縮係數對其之影響做一檢討。 二、 高性能混凝土之定義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迄今尚無一普遍認同之定義。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岡村甫(Okamura)給高性能混凝土下了一個概念性的定義[1]:  1. 工作度良好,澆置時不必使用振動器,可流動填滿模板內每個角落。 2. 初凝期因水泥水化熱導致的裂縫少,乾縮和潛變少。 3. 後期強度高,耐久性好、抵抗劣化的能力強。 美國混凝土學會對高性能混凝土所下的最新定義[2]中指稱高性能混凝土為能滿足使用傳統混凝土材料及一般的拌合、澆置及養護的方法所無法達成的特殊性能及均質性的要求之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具有多種特性的混凝土,而這些特性是為了滿足特殊環境或工程應用需求所發展出來的。其可能具有的特性包括下列幾點: 容易澆置 混凝土充填時沒有析離的現象 早期強度 長期力學性質 透水性 密度 水化熱 韌性 體積穩定性 在惡劣環境中之耐久性 因為高性能混凝土的多特性是彼此相互影響的,所以通常一種特性的變化將會導致其他一種或多重性質的變化,因此必須針對工程所要求混凝土的幾種特性加以考慮,而這幾種特性都必須在合約書中加以說明、標示。  三、 設計準則探討比較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尚無頒訂之規範,相關之設計準則為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發行之〝高性能混凝土設計準則之研訂(84年11月)。該準則係以交通部頒佈之「公路橋梁設計規範」之第五至第六章為藍本,針對混凝土改用強度 為420 kg/cm2至560 kg/cm2之高性能混凝土時作必要及適當之修正,並參考〝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 15th Edition AASHTO 1992)及ACI 318-89兩相關規範,以為準則研訂之依據,根據〝高性能混凝土設計準則之研訂〞所彙整ACI 363報告之綜合摘要可得下列重要結論[3]: 1. 高強度混凝土在構材性能上,有下列特性應加注意: (1) 高強度混凝土之實際彈性模數低於依據一般強度混凝土推算公式所得 者。 (2) 柏松比(Poisson Ratio)之推測值仍在預期之範圍。 (3) 高強度混凝土之破裂模數(modulus of rupture)高於預期值。 (4) 拉力開裂強度則顯示與一般強度混凝土相近。 (5) 單位重、比熱、熱傳、與熱膨脹係數大部分落於一般強度混凝土之範圍。 (6) 高強度混凝土之早期強度發展高於一般強度混凝土,但後期此現象即不顯著。 (7) 高強度混凝土之乾縮特性與一般強度混凝土相近,而潛變則遠低於一般強度混凝土。 2. 依據以往之研究成果發現,在結構設計方面須注意下列要點: (1) 承受軸向載重之高強度混凝土柱,可按一般強度混凝土柱之方法設計。 (2) 由於具較高之彈性模數與較低之潛變係數,高強度混凝土柱在載重作用下,將產生較小之縮短量。 (3) 梁若為低配筋

文档评论(0)

phl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建筑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