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溶血素基因体外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第35 卷 第 6 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 Vol.35, No.6
2 0 1 4 年 1 2 月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Dec., 2014
DOI: 10.11758/yykxjz /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溶血素基因
体外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王 蓓1,2,3 李桂欢1,2,3 王 培1,2,3 汤菊芬1,2,3
鲁义善1,2,3 吴灶和2,3,4 简纪常1,2,3①
(1.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湛江 524088; 2.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湛江 524088;
3.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湛江 524088; 4.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州 510225)
为研究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溶血素(Hemolysin, Hly)对鱼体的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已获得的
无乳链球菌ZQ0910 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hly 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中,
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ET-28a-hly ,经IPTG 诱导表达后,制成亚单位疫苗免疫吉富罗非鱼,并分析疫
苗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hly 基因产物大小 1335 bp,编码444 个氨基酸,经测序与GenBank
报道的链球菌属Hly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达99%。经IPTG 诱导表达后,SDS分析可见一条
51.7 kD 的特异条带;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说明表达的Hly 蛋白能与His-Tag 单抗特异性结合;
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免疫鱼体后第 14 天即可检测到抗体产生,并在第28 天达到峰值,抗体效价
为1 ∶4096 ,免疫保护率为70%。由此证实,该亚单位疫苗有望成为预防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罗非
鱼链球菌病的基因工程类疫苗。
无乳链球菌;溶血素;原核表达;免疫原性
S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075(2014)06-0060-08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es) ,又称“ 白色三文 的表面蛋白在细菌侵染机体时,首先粘附于上皮细
鱼”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21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 胞,并通过与宿主细胞外基质或血浆蛋白相互作用来
的淡水养殖品种(雷光英等, 2009; 储霞玲等, 2012) , 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目前已相继报道多种致病蛋白,
然而随着高密度养殖和环境日益恶化,病害日趋严 包括表面免疫相关蛋白(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
重,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从 2009 年至今,罗非鱼 Sip)、cpB 蛋白、Lmb 蛋白等(沈定数等, 2007)。此外,
链球菌病在我国罗非鱼多个主养区泛滥,发病率及死 链球菌的某些分泌性蛋白也可能在致病过程中起到
亡率高,并由传统的高温时节发病演变为全年大部分 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分泌性蛋白一旦达到一定的浓
时间均可发生,部分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 90% 度,就可以发挥作用(Baums et al, 2009) 。其中最重要
(林庆强, 2010) 。 的分泌性蛋白就是溶血素(Hemolysin, Hly) ,它作为一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是一种革 种公认的毒力因子,在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感染发展过
兰氏阳性链球菌,是近年来引起我国南方地区罗非鱼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Gottschalk et al, 2000、2007) ,并
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Wang et al, 2012) 。该菌 且有研究表明,在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中产生的溶血
* 国家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