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必存大样本ADR回顾性分析赵 忠 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必存?——中国先声药业 首家开发成功的依达拉奉制剂 日本三菱公司开发,2001年6月首先在日本上市 第一个作用机理明确的自由基清除剂 中国: 2000年8月开始立项研究(按照新药一类研究) 2001年8月申请临床(国内第一家申报) 2002年5月首家获得SDA《药物临床研究批件》 2003年8月完成临床研究,第一家申报生产 2003年12月31日首家取得SFDA《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 2004年开始在中国投入临床应用 日本早期报道的急性肾功能障碍情况 日本厚生省报道:日本自2001年6月1日销售一年半时间,推测使用该药的患者人数约295000人(截止2003年12月19日止),重度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例162例(其中含有因果关系不明的病例),其ADR为0.0549%。 分析死亡病人发现,患者多为高龄80岁以上,合并消炎镇痛药,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生急性衰竭, 相关性分析发现,95%可信区间P0.05,说明患者的死亡与依达拉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依达拉奉在中国的临床试验情况 中国:最早于2003年8月完成 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叠加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 研究单位: 吕传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赵忠新 (上海长征医院) 狄 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鉴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统计单位: 苏炳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国内II期临床研究 吕传真等国内II期临床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依达拉奉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是109例与104例患者 依达拉奉可能有关联的副作用:梗塞后出血,肺栓塞,转氨酶升高,头昏头疼,皮疹等。 该实验发现依达拉奉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安慰剂组发生率为3.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国内 II 期临床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N=213)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大样本回顾性分析 研究目的 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依达拉奉临床应用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证据 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所有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病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表现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构成比 研究设计 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符合以下3个标准: 用药后发生 符合该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停药后有所改善 依达拉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总体安全性评价(N=854) 10个研究报告了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人数,其中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428例中有37人发生不良事件,常规治疗组426例中32人发生不良事件。 各研究间没有异质性(χ2=5.20, P=00.817),固定效应meta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8, 95%CI(0.70,2.00), P=0.536 ]。 可以认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常规治疗组相同。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总体安全性评价(N=85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转氨酶影响的安全性评价(N=584) 8个研究报告了两组转氨酶升高的人数,其中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295例中有15人发生不良事件,常规治疗组289例中12人发生不良事件。 各研究间没有异质性(χ2= 3.42, P= 0.843),固定效应meta分析模型结果,两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23, 95%CI(0.57,2.68), P=0.595]。 可以认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和常规治疗组相同。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转氨酶影响的安全性评价(N=58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肾功能损害(蛋白尿 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的评价(N=297) 5个研究报告了肾功能损害的人数,其中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149例中有10人发生不良事件,常规治疗组148例中6人发生不良事件。 各研究间没有异质性(χ2= 1.26, P= 0.868),固定效应meta分析模型结果两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65, 95%CI(0.57,4.79), P= 0.353]。 可以认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常规治疗组相同。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肾功能损害(蛋白尿 肌酐升高 尿素氮升高)的评价(N=297) 药物不良反应的溯源分析-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