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文本诠释再析兼论其多义性阅读趣味.pdfVIP

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文本诠释再析兼论其多义性阅读趣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文本诠释再析兼论其多义性阅读趣味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六卷第一期(九十二年三月)1 ~24 李商隱無題詩〈鳳尾香羅〉文本詮釋再析兼論其多義性閱讀趣味 1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李商隱無題詩〈鳳尾香羅〉文本詮釋 再析兼論其多義性閱讀趣味 ∗ 陳素貞 摘 要 李商隱詩一向以多義、難解著稱,尤其是他「自創詩體」的無題詩作,自明 清以來,作箋者眾,而附會紛紜亦多;然則,歧義、多解、非線性跳躍遊走的語 言,所導致的詮釋不一的現象,正近代西方閱讀理論的思考中心,──本文以李商 隱無題詩〈鳳尾香羅〉一首為例,取明清以來、暨近代坊間流行之注釋、翻譯本, 參照以相關唐宋詩例,以及唐代社會習俗等記載,重新提出對此詩之文本詮釋, 並以此探討閱讀與詮釋之間的關係,以見其多向性文本之閱讀趣味。 關鍵詞:李商隱、無題詩、鳳尾香羅、多義性 ∗ 陳素貞:中臺醫護技術學院通識中心講師、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六卷第一期(九十二年三月)1 ~24 2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李商隱無題詩〈鳳尾香羅〉文本詮釋 再析兼論其多義性閱讀趣味 陳素貞 ∗ 壹、前言 李商隱詩難解之特質,自宋初學義山濃豔麗琢體的西崑詩人,即常常感慨未 能得其深趣,及金‧元好問論詩提出:「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 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1之後,晦澀難懂已成一般人對義山詩之印象,迄 於明清詩人學者,無不反覆尋繹、奮力揣摩,以為箋解,而義山自創詩體的〈無 題〉之作2 ,更被視為詮釋義山詩的一大挑戰。 3 然則〈無題〉詩中或有語詞、意喻皆明暢者,亦有語詞、意喻晦澀難解者 ; 其語意明暢者如〈壽陽公主嫁時妝〉、〈八歲偷照鏡〉等,歷來說解猶紛亂,何 況語意晦澀如〈鳳尾香羅薄幾重〉〈颯颯東風細雨來〉等耶?──尤其自明末以來, 學者專家每愛以《詩經》比興之寫作傳統,與孟子知人論世、以意逆志之批評方 式,來為無題作箋4 ;於是,或者以史證詩;或者以年譜證詩譜:將詩作歸入繫年, ∗ 陳素貞:中臺醫護技術學院通識中心講師、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1 〈論詩三十首〉之十二,《元遺山詩集》卷十一頁5 ,清流出版社,1976.10。 2 關於義山無題詩的自創新體與命題之新意,參見龔鵬程〈無題詩論究〉,中央大學人文 學報第七期, 1989.06 ;與李一飛〈詩歌命題的一種新創造─論李商隱《無題》詩的產 量及其歷史價值〉,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1955 年第五期 3 黃盛雄依紀昀「無題之中有寄託者 …有戲為豔體者 …有實有本事者 …」等之說,將之細 分五類:情詩、豔體、寄內、平常題材、失題等,見黃氏《李義山詩研究》附錄一〈李 義山無題詩研究〉,文史哲,1987.09 。 4 龔鵬程以為「認為義山詩多比興,含有寄託之意,其實是個相當遲的解釋,也是對舊有 詮釋的反抗(指與主人姬妾、宮娥道士、青樓諸妓狹情,或遊戲筆墨等之說),這種反 抗,是明朝中葉以後,經由重新反省詩之本質,探索比興之意義而展開的。」,參見龔 氏〈無題詩論究‧四、以無題為比興的解釋路向〉頁40。此外,可詳參龔氏《詩史本色 李商隱無題詩〈鳳尾香羅〉文本詮釋再析兼論其多義性閱讀趣味 3 作詩譜來證解詩意,其間若有疑者,則揣摩詩作,以詩譜重証年譜…等等;──然 而,晚唐史料本多散亡5 ,於是諸家之解,雖言之鑿鑿,卻陷入自導自演,循環矛 盾的錯誤辨證中;而義山〈詩譜〉,也由早期八十七首(朱鶴齡作),增為一九 九首(程夢星作),最後可繫年之詩竟高達三百三十首(馮浩作)、三百七十餘 首(張爾田作)等等!如此執著於己說,反而忽略了語言本身有其時空語境及個 人習慣用法,同時,過度泥於託喻語詞的隱誨性,也往往會導致詮釋上的「無政 6 府狀態」的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