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宋词部分汇总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游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人。他有一句名言:“工夫在诗外。”什么是诗外工夫呢?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这就是说,诗的妙处,来之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切感受,而不可能在闭门造车、模拟古人中求得。 三 陆游诗歌的题材与风格 陆游留下的大量诗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反映爱国思想情感的作品。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第十二讲 宋代散文 一 宋代散文的特点 1 思想特色:应用性极强,和政治斗争的联系比较紧密。 2 艺术特色:平易畅达,婉转自然。 3 表现手法:将议论、叙事、描写、抒情融合起来,做到情文并茂,充分发挥散文自由抒写的优越性。 二 北宋诗文革新与宋代古文运动 经过宋初作家多方面的探索,针对晚唐五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到了庆历前后,伴随着范仲淹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的开展,文学革新的思想变得更为自觉。 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以及更切于实用的文学形式,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立国已经数朝,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已取得相当成就的北宋帝国也急需建设足以自立的一代文学。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正反映了当时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主持文坛,团结和提携苏轼父子和王安石、曾巩等人,接过唐代古文运动的大旗,掀起了新的古文运动的高潮。 三 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四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 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抒发面对月色产生的感慨,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 文中表达的感情微妙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尽含其中。 “解衣欲睡”之时,“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无人同赏,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朋友,这其中蕴含了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得一时之悠闲。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颇多,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起)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转)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承)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合) 王安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