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童多动症与抽动障碍.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多动症与抽动障碍

儿童多动症与抽动障碍 儿童多动症 概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亦称儿童多动综合症(Hyperkinetic syndrome)简称多动症, 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学龄前起病,呈慢性过程。约3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常共患学习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情绪障碍及适应障碍等。 流行病学 ADHD患病率一般报告为3%~5%,男女比例为4~9:1,我国报告学龄儿童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1979万,日本为4%。ADHD多来自父母分居、离婚的家庭。 (注意:此数字尚未包括成人ADHD人数) 病因及危险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轻微脑损伤、遗传因素、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的代谢研究、神经生化的研究、神经解剖。 (二)环境因素:孕产期的不利因素(酒精、尼古丁)、铅暴露。水杨酸盐类、食品添加剂有人认为也会引起儿童过度活动、冲动和学习问题,对此有争论。 (三)社会心理因素:父母的个性特点(神经质、低责任、与子女关系对立)、父母关系不和、社会地位低、在学校缺乏安全感(咬指甲)、不良的社会风气等。 罹患ADHD的危险因素 (一)家长和家庭的特征: 遗传因素、母亲教育程度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低、单亲家庭、被父亲抛弃的家庭。 (二)母孕期的特点:母亲每天的吸烟量、抽搐发作、母孕期间住院次数、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孩子的呼吸困难、分娩后受检胎盘的重量和健康状况。 (三)婴幼儿期的特点:婴儿期健康状况欠佳、运动协调能力发育缓慢、关注玩具时间短、不能一直追踪视野内物体或对外界刺激有强烈反应的孩子。 (四)学龄前的特点:高度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如经常易怒或发脾气或容易沮丧等。 ADHD形成的潜在预测因素 (一)孩子婴幼儿时期和学龄前期出现活动水平增加和过于苛刻 (二)在儿童幼年家长的批评/强制性行为 (三)ADHD家族史 (四)母孕期吸烟、饮酒、体质差 (五)母孕期出现超过正常数量的并发症(尤其是早产和/或与颅内早产有关的低体重) (六)单亲家庭,同时文化水平低于正常要求 (七)婴儿期身体素质差,运动和言语发育迟缓 危害和终生影响 虽然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有70 %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约3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易共患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对立违抗或品行障碍及社会关系适应障碍等,成年后共患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的比例也高于一般人群,学业和职业成就差,容易出现物质依赖,更多的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不良的人际和家庭关系。 ADHD的临床诊断 (一)学龄前期儿童 过分的喧闹和捣乱,不好管理,惹人厌烦 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经常惹祸 无法接受幼儿园教育 (二)学龄期儿童 不安静/好动 注意力难于集中 好发脾气/行为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伙伴关系不良 学习成绩不佳 对抗、不服从/品行问题 (三)青少年 1 学习感到注意集中困难。 2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厌学。 3 做事不计后果,经常跟父母顶嘴、与老师争执,与同学缺乏合作精神,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做出过分反应等。 ADHD不同阶段的表现 ADHD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或注意障碍的6条,或冲动障碍及多动共6条。 1、注意 (1)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 (3)别人对他(她)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 (4)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日常杂务或工作中的义务。 (5)组织任务或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6)常常回避或厌恶需要保持精神努力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7)常常遗失某种任务或活动的必需品,如学校的作业,铅笔、玩具或工具。 (8)常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 (9)在日常活动中常常忘事。 2、多动 (1)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 (2)在课堂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开位子。 (3)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4)游戏时常不适当地喧哗,难以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5)表现出持久的活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患儿显著改观。 (6)常常说话过多。 3、冲动性 (1)常在别人提问未完成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 (2)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常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 (3)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 (二)病程标准 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排除标准 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 预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