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农区蒙古族待客礼仪文化
浅谈农区蒙古族待客礼仪文化 作者简介:玉文(1988—),女,蒙古族,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摘要:生活在辽宁西部蒙古贞地区的蒙古族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近百年间经历了从游牧方式到农耕方式,从草原文化到平原文化的转变。农区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待客礼仪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饮食上不在是炒米、奶茶、手把肉,穿的住的也不再是蒙古袍和蒙古包。在其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点并融入了民俗,研究农区蒙古族待客礼仪的内容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蒙古贞地区;佛寺镇;待客礼仪
佛寺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边缘地区,隶属辽宁省阜新市。佛寺,蒙古语称之为“葛根苏木”,位于县城西南28公里处。镇政府驻地佛寺镇,伊玛图河穿境而过。该镇面积118.7平方公里,有自然村28个,人口1213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9300人。①在近百年间经历了从游牧方式到农耕方式,从草原文化到平原文化的转变过程中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在待客礼仪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研究这一内容笔者以当地的蒙古族为研究对象,从当地蒙古族的迎宾、待客、送客三方面进行浅析。
一、迎宾
蒙古民族自古以来不仅淳厚、朴实,而且是非常讲究礼仪的民族。蒙古谚语“有朋友的人,社交遍草原;无朋友的人,涉足地窄小。”②在当代,这种礼仪文化也无处不体现在蒙古贞地区的每一个蒙古家庭当中,佛寺镇的蒙古族人也无不例外的传承着这一传统的礼仪文化。
迎宾,在当地蒙古族人中称之为“召沁陶斯呼”(相迎、迎宾)。来客需由家主人出门迎宾,如不出门迎宾则为失礼。出门迎宾的人可为家中的长辈、晚辈均可,大多数为晚辈与长辈同时出门迎宾。主人和客人相见,主客互致问候:“赛依热珠”(路上还好吗?),“赛萨古珠百纳哟”(您还好吗?),同时晚辈要向长辈行问候礼。之后客人由主人陪同走到房子门外,主人站在门的西侧左手指向屋里(如果有门帘则主人用左手托起门帘),请客人先进。进屋后,如果来客是长辈则请长辈靠西为坐,如果是冬天则请长辈上炕头,以表尊敬。男主人要陪同客人一起坐下,待客人和主人坐下后女主人或是晚辈则要敬茶。
二、待宾
农区蒙古族待宾礼仪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席前、席中、席后。
1、席前
席前,在当地蒙古族人中称之为“贺勒沁萨古那”(唠家常、说家常事)。在这个阶段客人和家主人围坐在炕上,由女主人或晚辈给来客敬茶。敬茶也是当地蒙古族席前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接待客人的重要礼俗。据常宝《蒙古族茶文化探析》中:“……蒙古族茶文化习俗形成与发展历史起于13世纪初的民族大融合时期。”由于蒙古族生活的地理区域不同,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多以奶茶,农业区多以红茶。来客人时,女主人或晚辈必须沏茶给客人。沏茶时,先用热水过一下壶意为“暖壶”,然后进行沏茶。沏茶时家主人会根据来客的多少分为“独碗茶”和“大茶壶”。所谓“独碗茶”就是来客是自己的情况下,家主人特意的会在一个杯子里给客人沏茶饮用。所谓“大茶壶”就是来客人数多的情况下,家主人会在一个大茶杯里先给客人沏茶,在由大茶杯分别匀给每位来客斟茶饮用。敬茶时,第一杯茶水都要先敬给客人,以表对客人的尊敬。饮茶期间,晚辈要时不时的对客人的茶水进行填充,保证茶杯中的茶水与杯口接进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显示主人的热情、诚恳、实惠,直到客人不饮为止。在这期间也是家主人和客人之间畅饮畅谈的最佳时候,所以在当地蒙古人之间被称之为“贺勒沁萨古那”(唠家常)。
2、席中
席中,在当地蒙古人当中被称之为“乌古珠萨古那”(入席、进餐)。在这个阶段由席前的贺勒沁萨古那”进入席中的“乌古珠萨古那”,客人由家主人的陪同下入席进餐。入席时,首先是对座位的排序。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以西为大、以长为尊”的习俗,在座位的安排上也是遵循着这一习俗。如果来客是长辈则要靠西而坐,如果来客是晚辈则要让出西面的位置给家主人,之后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客人、家里人依次入座。进餐时,大多数都是家里的晚辈把第一杯酒献给客人而且吃饭、吃菜也是先请客人品尝。如果来的客人是晚辈,他会把第一杯酒、第一口菜先请长辈享用而不是自己享用。进餐期间,家庭里的晚辈时不时的要给来客斟酒、倒茶直到用完餐为止。期间自然少不了歌声,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能歌善舞一直传承至今,蒙古贞地区虽然从游牧文化演变成现在的农耕文化,但是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蒙古贞素有“歌海”之称,一直有“三人同行必有二人是歌手,一人是乌力格尔沁”的说法,所以理所当然的少不了歌声。还有进餐期间是不允许小孩上桌,不允许来回跑动,这是对客人的尊敬与礼貌。
3、席后
席后,在当地蒙古人当中被称之为“阿巴珠萨古那”(留住、留宿)。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