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新品种毕粳43移栽密度和氮磷钾配比优化模式.docVIP

粳稻新品种毕粳43移栽密度和氮磷钾配比优化模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粳稻新品种毕粳43移栽密度和氮磷钾配比优化模式

粳稻新品种毕粳43移栽密度和氮磷钾配比优化模式   摘要: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毕粳43高产栽培为目标,以氮肥施用量、氮肥基施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毕粳43产量与氮肥施用量、氮肥基施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5个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提出了毕粳43在黔西北特定生态区域内产量超过9 000 kg/hm2的最佳移栽密度及氮磷钾配比优化模式。 关键词:粳稻新品种毕粳43;移栽密度;氮磷钾配比;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S511.2+2;S5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129-04 Optimizing Models of Transplanting Density and NPK Application Ratio for the New Variety of Japonica Rice, Bijing 43 YU Ben-xun,YE Yong-yin,TIAN Meng-xiang,ZHANG Shi-long,HE You-xun (Biji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Guizhou Province, Bijie 551700,Guizhou,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 yield of Bijing 43,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yield of Bijing 43 and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N fertilizer, the ratio of base N fertilizer,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P fertilizer,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K fertilizer and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were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 of dual quadratic rotary regression orthogonal design.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models, the best combination model between transplanting density and NPK application ratio for achieving the yield of above 9 000 kg/hm2 in the specific ecological region in the northwest of Guizhou was proposed. Key words: japonica rice new variety Bijing 43; transplanting density; NPK application ratio; optimization model 毕粳43是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贵州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优势亲本配组、定向单株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2008~2009年在贵州省粳稻区试中平均产量8 553 kg/hm2,比对照毕粳37增产23.3%,2009年在贵州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 281 kg/hm2,比对照毕粳37增产6.6%。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等优质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为探索该品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2-7],以氮肥施用量、氮肥基施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为研究对象,建立毕粳43产量与氮肥施用量、氮肥基施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5个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型,寻求毕粳43高产栽培最佳移栽密度及氮磷钾配比优化模式,旨在促进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1年在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海拔1 456 m,土质沙壤,肥力中等,冬闲田。秧田每公顷施洋丰复合肥300 kg,经三犁三耙于4月8日播种,塑料薄膜覆盖育秧。本田经二犁二耙平整后小区间作埂覆薄膜隔离,各小区按试验设计氮肥用量及基施比例、磷肥用量(全作基肥)、钾肥用量(50%作基肥、50%作穗肥)施入底肥,按试验设计移栽密度移栽,氮肥追肥按试验小区用量于移栽后15 d一次性施入,钾肥追肥按试验小区用量在孕穗期施用。于5月18日移栽,9月27日收割,以小区实际面积计产。 1.2 试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