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羞耻探究-概念、结构和其评定
羞耻探究:概念、结构和其评定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羞耻的实证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羞耻概念本身的深入理解以及相应评定方法的发展。文章梳理了羞耻的概念、结构及其评定的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在以上三个领域的理论偏向、研究取向和评定范式,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最后提出了羞耻概念、结构及评定的未来研究要实现两个转向,一是从研究视角来看,由结构和类型视角转向关系和情境视角,二是从评定范式来看,由西方实证研究范式转向本土研究范式。
关键词 羞耻;评定范式;本土研究
分类号 B845;R395
羞耻历来是哲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研究的主题,作为与道德指向有关的人类特有的情感,羞耻是人们关于自己的行为、心灵、人格的情绪上的自我评价。近些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家对羞耻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有关羞耻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羞耻概念本身的深入理解以及相应新的评定方法的发展(Tangney,1996),但迄今为止国内却鲜有文献对该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文章试图就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羞耻的概念结构及相应的评定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对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作一总结和展望。
1 羞耻的概念解释
羞耻在英文中最常用的表达为“shame”,从词源学上来分析,“shame”一词来源于印欧语系,指的是一个人逃避、隐藏、掩饰自己,《牛津英语词典》中将“shame”定义为“因为一些错误的、可耻的、不恰当的或荒唐的行为而导致的痛苦的情感”。在心理学界,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羞耻,概括而言,主要从羞耻产生的原因和羞耻产生后的结果两个方面来考察。
1.1 羞耻的原因
1.1.1 精神分析的解释
最早对羞耻的产生加以系统阐述的是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侧重于从羞耻产生的动力根源来定义羞耻,如弗洛伊德强调羞耻是个体自我和本我冲突的结果,而艾里克森则认为羞耻是由于儿童的自主要求未得到满足而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的结果。
1.1.2 认知理论的解释
对羞耻的产生更有代表性的观点则来自认知理论的解释,强调羞耻是个体对已发生的事件结果进行重新认知和评价的结果,认为羞耻是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产生的指向整体自我的痛苦体验(维纳,2004),Lewis(1997)在其提出的羞耻与内疚关系的“自我和行为”假设中认为,将评价的焦点集中于自我(如,我是一个可恶的人)而非行为(如,我做了可恶的事)将导致羞耻感的产生。Tracy和Robins(2004)强调自我表征系统在羞耻产生中的重要作用,当事件与自我认同目标相关时,个体对目标一致性的判断以及归因的不同就导致了最终的情绪类别不同。当个体做出内部的(internal)、稳定的(stable)、不可控的(uncontrollable)和整体(global)的归因时(如,我是个无能的人),羞耻感会随之产生。
1.1.3 功能主义的解释
羞耻的功能主义理论虽然也强调羞耻与自我的相互作用,但更侧重从进化的视角和社会适应的观点来解释羞耻,将羞耻看成是心理进化的产物(Thompson,Winer, Goodvin,2005,),一种具有社会性和社会控制功能的情感。该理论的代表人物Scheff(引自Strongman,2006)将羞耻定义为一个大家族(困窘、羞辱、羞怯、失败、无能),这个大家族通过一种对“社会契约的威胁”联系起来。
1.2 羞耻的结果
以上三种理论解释都侧重于从羞耻产生的动力或根源来理解羞耻的,而更多的学者则从现象学的视角对羞耻概念加以界定,即强调羞耻产生后的心理或行为反应,包括负向的主观体验、回避性行为反应以及心理病理症状等。Tangney和Dearing(2002)认为羞耻是与无能感和自卑感有关的一种自我意识情感,一种缺乏社会吸引力并想隐藏自己缺点的一种感觉。羞耻者常产生沮丧、消极、退缩、渺小、无价值和无力感(Ferguson,2005),并伴随一些典型的行为反应,如屈服、渴望逃离、躲藏和隐瞒、祈祷和等待等(Gilbert,2000;钱铭恰,刘兴华,朱荣春,2001;钱铭怡,刘嘉,张哲宇,2003),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一方面能有效地调控个体随后的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和自我的期待(戴赟,王觅,钱铭怡,2012),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适应不良(Abe,200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羞耻与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饮食失调等心理病理学症状或心身疾病有密切的关系(Tangney,1990;Budden,2009;Troop,Allan,Serpell, Janet,2008;Fergus,Valent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解读GB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pdf VIP
- CQC11-448139-2023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火灶安全认证规则.pdf VIP
- 工程量1盖板涵工程数量表.pdf VIP
- 广州数控DA98A 使用手册(新版).pdf
- 2025年郑州航空港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创计划”社会招聘(第三批)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智能巡检机器人操作手册.pdf VIP
- 网络公司劳动人事制度.doc VIP
- 垃圾投放点升级改造计划书.pptx VIP
- 排水管网检测投标方案(技术标).docx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贵州安立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招聘6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卷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