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 空气源热泵机组介绍 我们知道,水蒸发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要放出热量,制冷机(或者说热泵)就是利用这种“气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原理实现的,只是整个过程是由制冷剂在封闭系统中完成而已。由于低压蒸汽是由压缩机升压,所以,也称为“蒸汽压缩式制冷(制热)系统”。 空气源热泵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能量,通过机械做功,使得能量从低位热源向高位热源转移的制冷(制热)装置。它以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来供热,以蒸发器吸收热量来制冷。 就热力循环的过程而言,制冷机和热泵都是基于逆卡诺循环而实现其功能的,由于这种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一侧吸热,另一侧排热,所以,一台装置伴生并兼具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 空气源热泵的技术措施 1、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 2、冬季设计工况时机组性能系数(COP),冷热风机组不小于1.8,冷热水机组不应小于2.0。 3、寒冷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应注意以下事项: 1)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低于-10℃的地区,应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2)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平衡点温度(即空气源热泵供热量等于建筑物耗热量)时,应设置辅助热源。 4、机组进风口的气流速度宜控制在1.5-2.0m/s,排气口的排气速度不宜小于7m/s。 5、热泵机组的基础高度一般应大于300mm,布置在可能有积雪的地方时,基础高度需加高。 重点公式和基本数据 一、基本耗热量公式:Q=K×F×ΔT 其中: Q——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W; 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 F——围护结构传热面积,㎡; ΔT——室内外计算温差,℃; 用于计算门、窗、墙、地面、屋面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常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W/(㎡.℃)) 名 称 K 名称 K 外砖墙(内抹灰)一砖 2.08 实体木外门 二层 2.33 外砖墙(内抹灰)一砖半 1.56 带玻璃阳台门 一层 5.82 外砖墙(内抹灰)二砖 1.27 带玻璃阳台门 二层 2.67 内砖墙 半砖 2.30 外窗及天窗 一层木框 5.82 内砖墙 一砖 1.72 外窗及天窗 二层木框 2.67 实体木外门 一层 4.56 外窗及天窗 二层金属框 3.26 重点公式和基本数据(续) 二、流量计算公式:GL=0.86X∑Q/(tg-th) 其中: GL——流量,Kg/h; ∑Q——热负荷,W; tg——供水温度,℃; th——回水温度,℃; 三、不同供暖末端形式的供水温度及温差 末端形式 供水温度 (℃) 供回水温差 (℃) 特点 地 暖 35-45 5-10 美观舒适 散热器 75 25 简单实用 风机盘管 60 10 升温迅速 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一般可达到45℃,温差5℃,所以,最适合空气源热泵的供暖末端形式是地暖。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设计要点 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 2、地表面平均温度(℃) 区域特征 适宜范围 最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 24-26 28 人员短期停留区 28-30 32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 楼板特征 绝热层厚度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20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3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40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设计要点(续) 4、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5、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9%。 6、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下表中所规定附加系数确定。 7、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8、敷设加热管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损失。 9、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10、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供暖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 0.55 0.40 0.25 附加系数 1.30 1.35 1.50 查表法确定地暖管间距 PE-X管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Qr和向下传热损失Qs(W/㎡) 管外径为20mm、填充层厚度为5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层厚度20mm、供回水温差10℃(水泥或陶瓷地面,热阻R=0.02(㎡.k/w)) 平均水温 室内温度 加热管间距(mm) 300 250 200 150 100 ℃ ℃ Q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