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调制冷基础知识教育集
?节流机构简述 1. 手动节流阀 2. 浮球节流阀 3. 热力膨胀阀 4、电子膨胀阀 5. 毛细管 节流机构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当制冷剂流体通过一小孔时,一部分静压力转变为动压力,流速急剧增大,成为湍流流动,流体发生扰动,摩擦阻力增加,静压下降,使流体达到降压、调节流量的目的。 节流是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可缺少的四个主要过程之一。 节流机构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对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为蒸发压力; 二、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的数量。 1. 手动节流阀(膨胀阀、调节阀) 结构:阀芯、阀座、手轮 工作原理:利用阀芯与阀座间隙变化调节工质通过量 应用:只有氨制冷系统或试验装置中使用。作为备用阀装在旁通管路上,以备应急或检修自动膨胀阀时使用。 2. 浮球节流阀 原理:根据满液式蒸发器的液面变化来控制蒸发器的供液量,可控制蒸发器的液面高度,同时节流降压。 应用:广泛使用于满液式蒸发器的氨制冷系统中 分类: 直通式:工质先进入浮球室再由阀门控制进入蒸发器的流量 特点:结构简单,但液面波动较大,调节阀稳定性较差 非直通式:工质直接进入蒸发器,盈亏由浮球室调节控制 特点:液面稳定,调节工作稳定,但构造及安装复杂 3. 热力膨胀阀 原理:利用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蒸汽过热度的变化调节供液量。 结构:金属膜片、阀座、阀芯、旋转弹簧座 应用:氟利昂系统中广泛使用(与非满液式蒸发器配合使用)。 4 、电子膨胀阀 近年国内外新开发的产品。电子式膨胀阀为快速型,应用在智能控制的变频式空调器中。 电子膨胀阀的优点是: 流量调节范围大; 控制精度高; 适用于智能控制; 能适用于高效率的制冷剂流量的快速变化。 5. 毛细管 原理:利用孔径和长度变化产生压力差,实现节流降压,控制制冷剂流量。 应用:主要用于热负荷较小的家用制冷器具中,同时要求制冷系统有比较稳定的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如空调、冰箱。 特点: 一般采用铜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便宜,不易产生故障。 压缩机停止运行后,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压力可以自动达到平衡,减轻了再次启动电动机的负荷。 对制冷剂流量的调节能力很低。 * ?目录: 1、空调结构示意图(P01) 2、空调结构概述(P02—04) 3、空调工作原理示意图(P05) 4、空调制冷过程简述(P06—07) 5、制冷剂简述(P08-12) 6、压缩机介绍(P13-18) 7、冷凝器简述(P19) 8、蒸发器简述(P20) 9、干燥过滤器简述(P21) 10、节流机构介绍(P22) ?手动节流阀介绍(P23) ?浮球节流阀介绍(P24) ?热力膨胀阀介绍(P25) ?电子膨胀阀介绍(P26) ?毛细管介绍(P27) 5 1 1压缩机 2冷凝器 3节流管 4蒸发器 5贮液罐 ?空调结构示意图 1 ?空调结构概述(将空调器比作“人”来描述)①.? 制冷剂——空调器的“血液”。a、 作用:通过它把房间的热量“搬”出去(制冷)或把室外 大气的热量“搬”进屋来(制热);b、 别名:雪种、冷媒、氟里昂、工质等;c、 普通的有R22;环保的新冷媒有R134a,R410a,R407c。②.? 压缩机——空调器的“心脏”。a、? 通过压缩机的运转来实现制冷剂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循环。b、? 房间空调器使用全封闭压缩机,包括往复式、旋转式 (单转子、双转子)、涡旋式; 2 ③.? 热交换器及配管——“血管”与“肌肉”的作用 a、 分为室内侧热交换器(通常称作“蒸发器”、低压部件)和室外 侧热交换器(通常称作“冷凝器”、高压部件); b、 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是通过热交换器的管壁和翅片来 进行的。④.? 节流机构——“毛细血管” a、毛细管细而长,制冷剂流经时克服摩擦力,被节流降压; b、 PMV电子膨胀阀(0—2000步脉冲调节范围),通过调节其脉冲 步数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大小。⑤.? 风机风道系统 a、 强制使得空气流过换热器,加速热交换的进行。 b、 电机的分类:铁壳、塑封;直流(无刷)、交流;同步、异 步; 抽头调速、带反馈可控硅调速;单轴、双轴。 c、 风轮(扇)分类:离心、轴流、贯流。 d、 风道:直接影响到换热效果(风量的大小)、出风均 匀性(凝露)、噪音和振动等——风道的优化是性能 优化的重要手段。 3 ⑥.? (干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