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单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与演变
* 美苏冷战 20C40Y末 两极格局形成 20C50Y 多极化趋势 20C70Y 两极格局解体 20C80Y末90Y初 多极化趋势加强 20C90Y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2.过程 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古巴导弹危机、越南 战争); 4、“冷战”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 原因 经济 政治 冷战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 演变趋势 军事 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美苏对抗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欧共体、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世界格局多极化 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北约——华约 经互会解散 华约组织解散 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 1.原因 (1)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 2.表现 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3.评价 (1)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是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1.联系 (1)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表现,都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迅速发展的。 (2)区域经济集团化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阶梯。从整体上看,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因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而有所削弱,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反而得到加强。 (3)二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区别 (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2)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知高考考什么] 1.对国际格局变动的认识 (1)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 (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2.美苏“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 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 也反美。 (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