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34课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4课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考点 ⑴.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⑵.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尽管英国有严格的技术保护,但英国的技术秘密和技术工人还是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外,而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在这方面又占尽天时地利。 1747年,发明飞梭的凯伊移居法国,并把提高织布效率的新技术带到法国。 另位来自曼彻斯特的霍尔克于18世纪50年代定居法国,把珍妮机带到法国。 1779年,法国人又从其他如走锭精纺机、水力织布机也在大革命前就传到法国。 英国人贝塞麦于1855年发明的转炉炼钢法也于1858年传到了法国。 自19世纪20年代起,机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法国纺织业各部门中得到推广,到1848年革命前达到了一个高峰。机器的采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纺织品产量剧增,在法国出口商品中占居了首要地位,其中,毛纺织品已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展开竞争。 制糖、造纸、印刷等工业部门也开始使用机器。蒸汽机的数量迅速增加。 50年代后,法国工业革命进入完成阶段,重心转向重工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工业的高涨。在50至60年代,焦炭炼铁法基本上普及,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蒸汽机的使用更普遍。铁路建筑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到1870年,全国铁路网基本建成。 ??? 轻工业的发展继续保持着较高速度,新发明和新机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这20年内,法国的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到60年代末,机器大生产已成为法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至此,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小企业 的长期和大量存在以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这种状况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法国,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这类工业多以手工劳动为主,适合采用分散型的小企业形式,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这主要因为德国政治上长期分裂,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但在最初20年,德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1848年革命后,德国工业革命才蓬勃开展起来。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了主导地位。 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统一,并从法国手里获得大量土地、资源和赔款。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长期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工业革命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内的掠夺,主要方式是在进行农奴制改革时向农民索取赎金。 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 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 ,到1872年就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 。这与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和军国主义传统也有密切关系。普鲁士正大力推行“铁血政策”,政府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地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这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普法战争后对法国的掠夺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好处。50亿法郎的赔款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工业资本。割占来的阿尔萨斯蕴藏着重要的非金属矿钾盐,洛林则是重要的铁矿石产地,储量占全法铁矿总储量的85%。钾盐对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洛林的铁矿给鲁尔产煤区的冶金工业注入了新血液,使鲁尔很快成为德国的钢铁基地。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就努力发展教育。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 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 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优秀人才,获得一系列重大发明。到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到50年代,普鲁士政府陆续不断地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容克经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