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10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下院正在用民主的方式辩论一个野蛮的议题:是否对对中国开战? 一派坚决主张支持外交大臣巴麦尊: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一派支持首相迈尔本勋爵,他们“对于封锁约1000或1000多英里海岸线的结果,表示某种怀疑”而加以反对。 经过激烈的辩论后,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微弱优势,通过了支持军费案、派兵侵略中国的政府对华政策。刚登上王位3年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上签了字。 9票!的确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数字。但就是区区9票,从法律程序上摁下了一场罪恶战争爆发的按钮。这场战争又进而改变了一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人口最众多的民族的整个发展方向! 英国:机器化生产,是世界贸易中心; 中国:落后的手工生产和牛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英两国的经济落差是是生产力的落差。 中国:一个是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 英国:一个是生产力发达的工业社会。 材料二 从葡萄牙人来华到19世纪初的300年间,中国在与西洋贸易中始终保持出超地位,白银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英贸易中中国向英国出口的主要货物是茶叶、生丝等,茶叶在18世纪后期开始成为英国人的必需品。英国向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是毛织品、金属以及印度棉花等,这些英国货,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往是可有可无。这样,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就出现大量逆差。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下令限定在广州一口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出洋贸易也有许多禁令。后来在广州逐渐形成十三行制度。十三行代表官府行使对外贸易的垄断权力 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成为一块界埤,铭刻了古老中国在枪炮逼迫下走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 直到今天,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伤口依然隐隐作痛。曾经自尊得近乎自大的民族,由此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自卑得近乎迷失了自己。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也寻找着未来。 差距实在太大 问题的症结,在于近代化。 世界军事史表明,在正规作战中,对近代化的敌人只能用近代化的手段来取胜”(茅海建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形式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形式上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形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鸦片战争 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条约签订地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南京 开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经 济 政 治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领土、领海、关税和贸易等主权遭破坏 5、鸦片战争影响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结论(最大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 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五口通商之后,为什么英国的商品仍然无法在中国畅销? 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自然经济的抵制 购买力低下 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习惯 问题探究三: 为何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高一(3)陈雷、陈玲: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什么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860年) ①特点:英法联合;首次攻入北京 ②火烧圆明园 ③中国战败 ④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