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预案危险化学品预案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化学品预案危险化学品预案精选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1 现状和目的 1.1 现状 危险化学品在校内流动有购买、储存保管、使用、废物排放四个环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前两个环节上都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和审批购买手续及严密的保管措施,可是在使用的环节上,由于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学生层次的复杂性,使得从事危险化学品实验的人员多而复杂,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爆炸、起火的可能。而我校在危险化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化学实验室,我校化学实验楼位于汉卿会堂与五五体育场以及教学楼旁边,承担了大量化学、化工和材料类、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及全校的基础化学实验和大量的开放的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室用化学试剂共分七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 爆炸品:高氯酸、硝酸铵、硝酸钾、氯酸钾等。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氢(H2)、乙炔(别名:电石气,C2H2)、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不燃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等。 (有毒气体:氯(Cl2)、二氧化硫(别名:亚硫酸酐,SO2)、氨(NH3)等。 易燃液体:汽油(C5H12~C12H26)、苯、甲醇、二乙胺((C2H5)2NH)、乙醚(C4H10O)等。 易燃固体:硫磺、二硝基萘(C10H6(NO2)2)、红磷(P4)、等。 自燃物品:二乙基锌(Zn(C2H5)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2H2O)、黄磷(P4)等。 遇湿易燃品:金属钠、氢化钾、碳化钙(CaC2)等。 氧化剂:过氧化钠(Na2O2)、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40%以下)(H2O2)、硝酸铵(NH4NO3)、氯酸钾(KClO3)、漂粉精(次氯酸钙,3Ca(OCl)2·Ca(OH)、重铬酸钠(Na2Cr2O7·2H2O)等。 有机氧化物:过乙酸(含量≤43%)(别名过氧乙酸,CH3COOOH)、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C4HgO2)等。 有毒品:(无机剧毒类,如氰化物、砷化物、硒化物,汞、锇、铊、磷的化合物等。有机剧毒类,如硫酸二甲酯、四乙基铅、醋酸苯等。(无机毒害类,如汞、铅、钡、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毒害类,如乙二酸、四氯乙烯、甲苯二异氰酸酯、苯胺等。 腐蚀品:酸性腐蚀性化学试剂,如硝酸、硫酸、盐酸、五氯化硫、磷酸、甲酸、氯乙酰氯、冰醋酸、氯磺酸、溴素等。 碱性腐蚀性化学,如氢氧化钠、硫化钠、乙醇钠、二乙醇胺等。 以上这些化学品使用、储存中,若存在安全防护设施缺失、管理不善、违章操作等,均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灼烫事故,甚至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 1.2 目的 为了减少发生危险品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2.1 事故类型 以上危险化学品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泄漏等。 2.2危险程度分析 2.2.1 火灾、爆炸 1、事故原因 1)盛装危险介质的容器阀门、密封不良,或在易被腐蚀的环境遭腐蚀,导致泄漏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易燃物品包装容器不慎破碎、撒漏、喷溅;易燃液体使用中大量挥发易燃蒸气遇点火源发生燃烧、爆炸。 3)氧化剂、过氧化物、强酸、强碱等遇禁忌物大量发热引起自燃或周围可燃物起火甚至爆炸。 4)易燃物品管理不善;防火防爆、防流散、通风、禁忌物品隔离等措施不良。 5)易燃易爆物品在搬运过程中滚动、摩擦和碰撞。 6)高压气瓶如氧气瓶、氨气瓶等受日晒或安全阀、压力表损坏而发生爆炸。 2、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 1)燃烧、爆炸产生的辐射热、冲击波,可致人不同程度的灼烫、中毒窒息、物体打击伤害以致死亡和设备破坏、财产损失。 2)汽油、煤油、柴油等泄漏起火,若不能及时控制,则易引起整栋楼的火灾爆炸。 3)氧化剂、过氧化物、强酸、强碱等遇禁忌物大量发热引起自燃或周围可燃物起火甚至爆炸,可致人不同程度的灼烫、窒息、物体打击伤害以致死亡和设备破坏、财产损失。 2.2.2 中毒窒息 事故原因 盛装危险介质的容器阀门、密封不良,或在易被腐蚀的环境遭腐蚀,发生泄漏并造成泄漏点周围空气中浓度超过标准规定限值。 剧毒、有毒化学品管理不善与人员接触或被误食、误吸。 危险源处通风不良。 有毒化学品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 有毒化学品泄漏后将对泄漏点周围区域内的人员产生危险,其影响范围与泄露量以及风向等因素有关,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毒害品被人吸入、食入或与皮肤、粘膜接触可造成人员中毒伤害。 2.2.3 灼烫 事故原因 热介质容器阀门跑冒滴漏。 设备设施上保温、隔离措施失效,热表面裸露。 使用酸、碱等腐蚀品未采取隔离、防腐、防流散措施。 化学实验过程反应失控发生泄漏、喷溅。 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品。 2、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 1)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