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曲线桩点坐标计算程序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对称曲线桩点坐标计算程序设计

非对称曲线桩点坐标计算程序设计   摘要: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轨道交通,由于受到地形、地物、地质及其它因素的限制,经常要改变线路的前进方向。当线路的方向改变时,在转向处需要用曲线将两直线连接起来。曲线按其线形可分为:圆曲线、对称型(基本型)缓和曲线、复曲线和竖曲线等,而在路线的平面线形设计中除了采用常见的圆曲线、复曲线和对称型(基本型)缓和曲线外,为了实际需要还必须采用非对称型缓和曲线。。 关键词:道路曲线放样 ;非一般曲线任意桩点坐标 ;测量程序设计 Abstract: Both the railway, highway and light rail or subway tunnel, due to the topography, surface features, geology and other factors, often to change the orientation of lines. When the line changed direction at the curve to the need for a straight line connecting the two. Its linear curve can be divided into: a round curve, symmetrical (basic) Curve, the complex curves and vertical curves, and the horizontal alignment of the road design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circular curve, the complex curves and symmetrical (basic Type) Curve, to the actual needs must also ease the use of non-symmetrical curves. Key words: road curve layingout; non-general of arbitrary pile point coordinates; Surveying procedure designing.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非对称曲线要素的计算方法和根据极坐标法测设曲线的计算原理(线路设计模型一体化)利用C++语言编写了非一般曲线任意桩点坐标的计算程序,并将程序计算结果与实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路线线形常常采用增长或缩短切线长度的方法来满足规范中对于曲线间直线长度的要求。这样,在公路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不对称缓和曲线。如山区公路或立体交叉的环形匝道等线型,当设等长度缓和曲线时,有时会导致工程量过分增加或引起道路沿线建筑物的拆迁等不利情况 。所以,为了实际需要还必须采用非对称型缓和曲线。而对于不对称缓和曲线的放样,关键在于计算曲线上点的坐标[3]。 非对称曲线的计算原理以及测设方法[9] 图 2.1非对称型缓和曲线 如图2.1所示,路线转角为α,曲线半径为R,圆曲线两端的缓和曲线长度分别为和,则 , (2.11) ,(2.12) ,(2.13) 上式中p1、p2为两段缓和曲线的内移值 ,q1、q2为两段缓和曲线的切垂距,β01 、β02为两端缓和曲线的切线角。 由以上式子可计算曲线综合要素: 切线长:(2.14) 曲线长:(2.15) 由于缓和曲线的两端长度不相等,故非对称平曲线的曲中点可取圆曲线的中点或全曲线的中点。但为了测设和计算方便,可取交点JD及圆心O的连线与圆曲线的交点M作为曲线中点,可知: (2.16) 外距: (2.17) 3程序设计原理 本文程序的设计原理及思路:是把有各直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组合而成的曲线归算到统一的导线测量坐标系中。如下图3.1所示,α为线路的转角,以ZH为坐标原点建立切线支距坐标系。 图3.1 导线测量坐标系 1)第一段缓和曲线设计坐标计算 若i在ZH~HY段时,按切线支距法求出i点在ZH点切线坐标系中的坐标及i点切线的倾角β。设,与分别为i点和ZH点的里程,则 (3.11) 式中:为自ZH点起的曲线长;为缓和曲线长;R为圆曲线半径; 然后通过坐标旋转公式,求得i点在路线导线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和该点切线的方位角,计算公式如下: (3.12) 式中:,, 2)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段设计坐标的计算 若i在HY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