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季铵盐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探究.docVIP

壳聚糖季铵盐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壳聚糖季铵盐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探究

壳聚糖季铵盐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探究   摘要: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AC)作为改性剂成功合成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壳聚糖季铵盐(HTCC);通过傅立叶红外图谱(FT-IR)、氢核磁共振(1H 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HTCC在不同浓度、pH、金属离子条件下对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可可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对其抗真菌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2.0 mg/mL的 HTCC对花生尾孢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率达74.8%和71.8%;pH是影响抗菌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除苹果轮纹病菌外,HTCC对其他病菌的抑菌率在加入金属离子后均增加,Mg2+、Ca2+的加入使抑菌率达100%;HTCC处理能引起菌丝体蛋白质和核酸外泄。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HTCC);抗真菌活性;机理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306-04 随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视,开发新型无毒无害的农用抗菌剂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壳聚糖(CTS)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抗菌剂而受到国内外持续关注和研究。壳聚糖是自然界中惟一的碱性多糖[1],不仅来源丰富,而且具有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防腐抗菌[2]、无免疫源性[3]等生物学性能和制粒、拉丝、成膜[4]、吸湿保湿[5]等理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农业以及生物工程等领域[6]。但是,壳聚糖不溶于水的性质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试验通过烷基化改性壳聚糖制得了水溶性的壳聚糖季铵盐(HTCC),采用傅立叶红外图谱(FT-IR)、氢核磁共振(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选取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可可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4种农作物易感病原真菌作为测试菌种,研究了不同浓度、pH、金属离子条件下壳聚糖季铵盐的抗真菌性能,并初步探索其抗菌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壳聚糖(脱乙酰度90%),购自天津市久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AC),购自上海笛柏化学品技术有限公司;异丙醇、乙醇、醋酸等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水为双蒸水。 1.2 菌种 花生尾孢菌、立枯丝核菌、苹果轮纹病菌、可可刺盘孢,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保藏。 1.3 HTCC的合成与表征 6 g壳聚糖(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04)加入到54 mL异丙醇中,搅拌均匀,水浴加热至60 ℃,加入60 mL 370 mg/mL 的EPTAC溶液,水浴升温至80 ℃,反应10 h,离心、弃上清液,沉淀经80%异丙醇洗涤,离心,取沉淀冻干即为HTCC。HTCC用KBr压片,使用TENSOR 27型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 Optics公司)对HTCC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使用AVANCE 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 Biospin公司)对HTCC进行氢核磁共振分析。 1.4 HTCC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测定 1.4.1 不同浓度HTCC抗真菌活性的分析 PDA培养基中加入HTCC醋酸缓冲液(pH 5.0),使培养基中HTCC终浓度依次为0.0(对照,CK)、0.5、1.0、1.5、2.0 mg/mL。培养基中央贴直径6 mm的菌饼,27 ℃培养,定时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IR)。 1.4.2 pH对HTCC抗真菌活性的影响 配制pH为4.0、5.0、6.0、7.0的 HTCC终浓度为0.5 mg/mL的PDA培养基,贴菌饼培养5 d,测定抑菌率。以不加HTCC的相同pH的PDA培养基为对照(CK)。 1.4.3 金属离子对HTCC抗真菌活性的影响 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HTCC醋酸缓冲液(pH 5.0)和K+、Na+、Ca2+、Mg2+金属离子,使金属离子终浓度为1 mmol/mL,HTCC终浓度为0.2 mg/mL。贴菌饼培养7 d,测定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 1.4.4 抑菌率计算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 100%。 1.5 HTCC抗植物病原真菌机理研究 取液体培养3 d的C. arachidicola菌丝4 g(湿重),用0.9%的NaCl溶液洗涤,悬浮于4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