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肺复苏 2演示稿.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 2演示稿

生命之吻——1968年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1967年7月17日,美国佛罗里达洲 线路抢修时,电工被电击伤,不省人事地头朝下栽了下去 另一名电工爬上后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抢救。 随后,又有一名电工爬上,他们一起把伤者背下,背到电杆一半高的地方,伤者苏醒了,被救护车运走。 现代心肺脑复苏进展 现代CPCR: 应用阶段(20世纪60年代) 广泛采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 改良与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胸泵学说,脑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价格与效益评价阶段(近十年) 心肺复苏研究内容 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到达至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大脑4~6分钟 小脑10~1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脑循环中断 10s—— 脑氧储备耗尽 20- 30s—— 脑电活动消失 4min—-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5min——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min——脑神经无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心肺复苏存活率 4分钟以内 50% 4~6分钟开始 10% 6分钟以后 4% 10分钟以上 ?! ≈ 0 时间 就 是 生命 心肺复苏的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2010 心肺复苏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生存链由四环变五环 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 A.开放气道 C.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 A.开放气道 C.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 判断意识 判断意识,强调对声音的反应——轻拍重唤 呼吸停止一听二看三感觉,不能超过十秒 脉搏消失十秒内完成 脉搏检查: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以下肱动脉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话)。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 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C:胸外心脏按压 1、具体办法: 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 频率:至少100次/min 深度:至少5cm 2、原则: 1.尽早开始 2.快速有力 3.连续不间断 4.每次按压要使胸廓充分回弹再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以掌跟按压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A:开放气道 头偏向一侧 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 压头抬颏、托颌法(外伤时)开放气道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B:人工呼吸 吹起毕,松开口鼻。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 按压与呼吸比例 30:2 30:2比15:2 每分钟更多次的按压 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25%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