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文言虚词理解.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虚词理解

高考文言虚词理解;高考文言虚词18个;  解题步骤; ; ;+  解题方法;2004年全国高考课文例句 为: ?? 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北京卷)《过秦论》[介词,表被动] ?? ⑵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吉、川、黑、沪)《鸿门宴》[为:作“替”讲] ?? ⑶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辽宁)《信陵君窃符救赵》[介词,对,向] ?? 以: ?? ⑴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桂、琼、藏、陕、蒙)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副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 ⑵以此知之,故欲往 (吉、川、黑、沪)《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作“根据”讲] ?? ⑶以金笼进上(浙江)《促织》[介词,用] ?? ⑷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天津)《六国论》[以:介词,译为“用”“拿”] ?? ; ?乃:?? ⑴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天津)《烛之武退秦师》 ?? [乃: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 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福建)《师说》[乃:可以解释为“却”“竟”“竟然”] ?? 若: ?? 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辽宁)《烛之武退秦师》[如果,连词,表假设] ?? ⑵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北京卷)《鸿门宴》 [第二人称代词,你] ?? 因: ?? ⑴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吉、川、黑、沪)《孔雀东南飞》 ?? [因:当“于是,便”讲] ?? 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北京卷)《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经由] ; 且: ??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桂、琼、藏、陕、蒙)《鸿门宴》[副词,将,将要] ?? ⑵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福建)《鸿门宴》 [副词,将,将要] ?? 其: ??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浙江)《游褒禅山记》[远指代词,那,那些] ?? ⑵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天津) 《屈原列传》[其:代词,他,指屈原] ?? ⑶其意常在沛公也 (福建)《鸿门宴》[其:指示代词,可解释为“他的”] ?? 而: ?? ⑴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吉、川、黑、沪)《齐桓晋文之事》 ?? [而:连词,不译] ??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浙江)《劝学》[连词,表顺承关系] ; 乎: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北京卷)《庄暴见孟子》[语气助词,吧] ?? 之: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桂、琼、藏、陕、蒙)《项脊轩记》[凑足音节,无实义] ?? 遂: ??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桂、琼、藏、陕、蒙)《屈原列传》[副词,于是,就] ?? 与: ?? 相如闻。不肯与会 (辽宁) 《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和] ?? 所: ?? 山峦为晴雪所洗 (福建)《登泰山记》[所:代词,用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 ; ;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而; 2.第二人称代词;何;乎;乃; 4.副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其;先生其此类乎 诸君其筹之 吾其还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我今不乐,日月其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且;河水清且直猗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因命也;若;3 .连 词;所;为;焉;3.助词;也;以;;6.连词;因;3.副词;于;与;2.介词;则;者;之;3、助词:结构助词、音节助词;练习巩固;1选出与“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选出与“圣地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句中“其”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5选出与“谨食之,时而献焉”句中“焉”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6选出与“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句中“为”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二、选出与例句中红字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 A、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其李将军之谓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今以钟磬置水中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