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部治疗课件
热爱知识,热爱文库 实用自我诊疗法 相气十法 相气十法 三 自然诊疗法的特点 手部治疗 1.补泻手法 1)补法:用于正气虚衰之症。 主要用揉按法,力度上轻、慢为补。方向左旋(向拇指方向旋转按压)为补。在对称位上,从两侧同时作向心揉按为补。 2)泻法:用于邪气实和急重之症。 (1)揉按法:力度上重而快。方向为右旋或自对称位同时向两侧作离心揉按为泻。 (2)掐点法:即在相应的位点上进行上、下或左右掐点。力度重为泻、力度稍轻为清。 (3)指压法、揉搓法:多用于手指及井穴。 (4)使用特制的(针、艾灸、仪器等)或借用的工具:(牙签、发夹、香烟头、吹风机等)作强力度的刺激。 临床主要多用泻法与清法。 2、选穴施治原则 1)在手诊病变反应区,直接对发病部位进行手法治疗:按脏腑全息手图定位,对病变脏腑反射区进行手法刺激,补虚、泻实。(气功能力强的可直接用意念发功治疗:以眼睛盯着手诊病区,并用对应侧的手掌,向病区发功10分钟左右,一般症状可明显见效)。 2)据五行生克关系行补、泻手法:按形色诊断辨清虚实,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白、黑色多为虚寒;红、黄、青多为实证、热证。如手掌胃区,有红白相间之斑点为胃炎(胃火)属实证,按实则泻其子的方法可对肺区施以清泻法。若为肺虚,则可施补脾之法。 第二掌骨全息诊疗法 足部诊、疗法 耳部诊、疗法 眼针疗法 鼻部诊、疗法 毛发与皮肤诊察术 其他全息诊、疗法 热爱知识,热爱文库 热爱知识,热爱文库 (一)耳的重要地位与诊疗依据 祖国医学认为,耳为肾之外侯“肾开窍于耳”且与全身经络、脏腑均有紧密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又云:“耳者宗脉之聚也。”十二正经的手三阳、足三阳经都直接与耳联系,而手、足的六条阴经通过经别、表里络属关系也与耳部相通,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阳维脉,也都直接与耳相联。可见,五脏六腑与全身组织器官,无不通过经络与耳相通。故通过耳部可诊疗全身疾病。耳穴诊疗法是最早和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方法。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和耳廓存在着紧密的生理、病理联系,特别是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处的神经分布较密,耳廓同时受属于多个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的支配。目前有许多学者从解剖学和胚胎学方面对耳部进行了研究,美籍朝鲜人赵敏行的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耳与整体的关系:他用胶布将电子测温计探头固定在耳廓的手、足、膝、腹等区点上,每次固定一个探头,待测温计稳定后,对手部、足部、膝部等用冷、热或扎针进行刺激,在10~15秒内,耳廓上与受刺激部位相应的区点皮温上升(上升的幅度在1~5.5°C之间,维持的时间不等,最长可达2小时以上,有个体差异),而不相应的区域未见升高。同样,刺激耳廓某区点,亦可在相应的躯体上发现皮温升高。可见,躯体某部与相应的耳穴间,有如钥匙和锁孔一样的关系。近年来应用耳穴作诊断、预防、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并己形成了耳穴诊、疗体系,在国内乃至世界医学界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热爱知识,热爱文库 (二)耳部诊察法 常用的耳诊方法,主要有望诊、触诊、电测等,找出异常反映点,不仅能为耳穴治疗提供配穴依据还能提供健康状况信息。 望诊时,应在明亮条件下,以拇、食指轻轻捏住耳廓向后上方牵拉,由内向外,自上而下顺序观察。仔细寻找“阳性反应物”,然后用食指或中指顶起该部,仔细辨认病变的性质与定位。袋现有皮下可疑结节,条索隆起等病理反应时,用拇指、食指捻揉,或压力棒前后、左右触诊,辨认其大小,硬度、活动度及压痛情况等。首先应排除耳廓的正常变化,例如,油脂分泌、外伤斑痕、冻疮、炎热或寒冷季节的红晕或苍白、灰垢等。 1.望神气 耳廓厚大而润泽、色微黄、红润、有光彩,提示人体气血旺盛、神足。 2.望形态 1)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廓位置低,肾发育不良,若耳廓上缘低于眼水平线以下,则是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影响骨的发育,此人易患骨病、肾病及生殖系疾病。 2)耳廓薄软,无耳垂为脏腑禀赋不足,抵抗力低下,易患病,智力也偏低下。 3)耳廓萎缩:正气虚极,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病之后,肾精亏损。 4)耳轮焦干:肾虚、阴精耗伤或为下消症。 热爱知识,热爱文库 5)耳轮焦枯,青筋暴起,常有剧烈疼痛。 6)而轮甲错,主久病血痰,亦主肠痈。 7)耳轮红肿,主上焦风热,肝胆火盛,或为阳明蕴热。若耳内暗红为邪毒久留,气滞血淤。 8)耳廓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