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拙政园苏杭园林调研分析幻灯片
游览小攻略 住宿 拙政园周边1500米内,就有很多酒店可供选择。 购物 苏绣苏扇桃花坞木刻年画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苏绣,被人们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它经历史悠久、制作精巧著称。折扇由收则折叠而得名,又因用时需撒开,故又称“撒扇”。扇骨以竹片为主,扇面大多用宣纸裱成。苏州的折扇生产始于南宋,元、明两代名家辈出,制作愈见精良。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集中于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通过版画设计、木版雕刻,并采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而成。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 活动 拙政园杜鹃花节每年4-10月,拙政园都会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 谢谢! 陈冠宇 拙政园 ——调查分析 目录 —— 拙政园 一、拙政园简介 二、游览路线 三、造园手法 四、钢笔写生范图 五、游览小攻略 一、拙政园简介 简介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得名缘由 历史背景 平面图 空间分析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号称“中国园林之母”。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又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 苏州拙政园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78号 交通: 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自然环境 苏州四季皆宜旅游,尤以春天最佳。 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随着季节变换,苏州各园林,或繁花似锦,或碧树浓荫,或银装素裹,展现出万千美态。 得名缘由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的历史背景 拙政园是江南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 拙政园平面图 空间分析 拙政园不仅规模十分宏大,而且完全可以独立于住宅之外并自成体系,特别是由于空间组成异常复杂,园内还可以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景区,每个景区犹如一个小园,从而形成为园中园的格局。 二、游览路线 路线设计原则 游览路线设计 路线设计原则 良好的动观效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游览路线设计 拙政园的布局变化多端 没有既连续又脉络分明的观赏路线 环状的空间序列 游线设计:自南门入园后,由于西面(小飞虹以带)的景观变化丰富,而又有游廊与之相通,与东面(枇杷园)相比其吸引力要大得多,这种情况表明沿顺时针方向观赏或许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造园手法 造园特点 庭园理水 堆山叠石 建筑 花木配置 空间序列 造园特点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 拙政园池水面积约占该园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也十有八九临水建造。 分散用水——深邃藏幽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谁得山而媚”。 ——宋郭熙《林泉高致》 小池(画龙点睛) 特点: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虽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凡水面开阔的地方都可因势利导地借亭台楼阁或山石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其沟通连接的作用,这样,各空间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从而具有一种水陆萦迴,岛屿间列和小桥而过的水乡气氛。 庭园理水 堆山叠石 传统的衡量标准:透、漏、瘦、皱。 作用: 1.传情,形式美; 2.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气氛; 3.遮挡视线,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 4.作为界面,分隔空间; 5.堆叠成蹬道,代替过于整齐的台阶,自然和谐; 6.再现野趣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