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转型.pdfVIP

“互联网教育”时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转型.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卷第4期 201 教师教育学报 7年8月 V01.4NO.4 ofTeacherEducation 7 Journal Aug.,201 DOI:10.13718/j.cnki.jsjy.2017.04.002 “互联网+教育时代 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转型 鲍 娟,王正青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以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为驱动力,以互联网新兴技术整合教育内外维度,推 动教育颠覆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新形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国比较教育学迎来了学科的转型:研究 目的强调服务本国教育与推动世界教育发展并重,研究对象从“大国中心”转向“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并 重,研究方法强调“互联网+”背景下的比较性思维与视野,人才培养注重数据分析能力和国际教育交流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比较教育学;学科挑战;学科转型;学科自信 0016—07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7)04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核心主题,翻转课堂、慕课、创课、智慧学 校等新兴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吸引着教育研究者、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实践者的广泛关注,他们聚 焦于整合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领域改革,推动教育创新发展[1]。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 报告》中正式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 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口]。同 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互联网+”在教育 领域的运用,指出:“要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 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应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及国务院有关‘一带一路’、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网络扶贫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实 现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43由此可见,“互联网+”不仅可推动各 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也会给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以增进跨文化理解与搭建国 际教育交流平台为目标的比较教育学,如何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实现学科转型、建立学科 自信,是本文主要关注的议题。 一、“互联网+”与“互联网+教育”的内涵界定 2014年,腾讯总裁马化腾第一次公开提出“互联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趋势,“+”的是 传统的各行各业口]。2015年,马化腾再次对“互联网+”进行界定,认为“互联网+”应该是一种创 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变革各行业生产方式的工具。同年3月,阿里研究院推出的《“互联网+”研究 收稿日期:2017-04—19 作者简介:鲍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王正青,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6 万方数据 报告》对“互联网+”的内涵也持相同观点,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强调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实现 各行业的生态化、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和思维方式。同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 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一种以技术推动各行业发展创新、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 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最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形态。 至此,关于“互联网+”的内涵,社会基本形成共识。教育领域的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