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风雨兼程 投资前景依然向好.docVIP

白酒行业风雨兼程 投资前景依然向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酒行业风雨兼程 投资前景依然向好

白酒行业风雨兼程 投资前景依然向好   纵观近些年的白酒行业,可以说一直是在阵痛中谋发展。这痛是政策打压之痛,是恶性竞争之痛,更是行业由混乱走向规制过程中的蜕变之痛。多年来白酒行业走过的发展道路,不啻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其中大大小小的故事足以被其它众多行业拿去学习借鉴。在国内酒业的主战场中,啤酒的竞争格局已经稳定,而占据着半壁江山的白酒仍处于行业洗牌期。也正是因此,与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同出一源的白酒,还有更多精彩的业内故事有待于慢慢上演。 品牌大过天 品牌之于白酒极为重要。因此,打造品牌就成为白酒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但白酒企业的长远发展更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即便是打品牌也不能脱离这一客观规律。对此,远景(中国)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景咨询”)副总经理李童表示:“白酒不同于其他快速消费品,很难通过短期的巨额资金投放就迅速打造出品牌。”即便业内时常有一些新品牌脱颖而出,但它们必然也都是以某一个名酒的品牌为依托的。 近年来,在电视、户外广告、纸质媒体、移动媒体等传播媒介上,白酒广告可谓铺天盖地,这一现象是从当年鲁酒崛起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末,曲阜酒厂购买大量四川原酒进行勾兑生产,独具匠心地使用红布裹口的棕色瓷瓶做包装,还在国内率先使用电视广告作为品牌推广手段,将极富中国古典特色的“孔府家”酒推向市场。在那个年代,白酒打广告还是新鲜事物,很容易引起大众关注,于是“孔府家”酒品牌迅速崛起。 1994年11月,中央电视台首次以招标形式拍卖1995年的广告时段。来自山东的“孔府宴”酒以3009万元的出价夺得“标王”桂冠,这样的宣传方式也让鲁酒在中华大地名声鹊起。随后,更多的鲁酒品牌紧随其后,如“泰山特曲”、“兰陵酒”等都开始借助媒体大搞宣传,一时间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广告之风。 1995年11月,在第二届CCTV广告竞标会上,“秦池”酒以6666万元夺得标王宝座。秦池酒厂原本是一家资产仅有一千多万元的县办小酒厂,结果它凭借标王桂冠一夜成名,销售额跟着急速上涨,1996年的销售收入达到9.5亿元,比上一年足足多了四五倍。 “秦池”的业绩让整个行业为之一惊,很多酒厂以为找到了迅速致富的窍门——只要肯下血本砸广告,就可以翻番收回利润。于是,整个白酒行业掀起了一股抢占广告高地的风潮,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现在,品牌推广费用已经是所有白酒企业的必要支出,并成为其主要投入。 如今白酒广告狂轰滥炸,但消费者已不像当年那般买账了。随着时代发展,通过广告营销建设品牌的渠道越走越窄,已经无法再深入人心。在品牌泛滥时代,当消费者不再敏感时,如何让品牌深入人心?这成为摆在所有白酒企业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 政策风雨难测 白酒产业庞大,极高的利润率为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税收,但同时行业内鱼龙混杂,政府想要监管也极其不易。因此,政府对白酒行业的态度始终有些暧昧不明。对此,中房渤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房渤海”)直接投资部总经理赵方方认为:“从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看,最近这段时间的政策打压,其实算不上是最严重的。” 客观地说,过去几十年里,对白酒行业的监管一直在“管”与“不管”之间摇摆。从大的方面看,白酒行业的监管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70年代,这个阶段中国粮食紧缺,白酒行业一直处于被严格监管的状态,每年的产量都有严格规定,于是白酒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上世纪80年代,白酒行业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峰期。实行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白酒监管政策也随之逐步放宽。加上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居民相对以前富裕了不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购买力。在这两个有利条件共同作用下,全国白酒总产量从1984年的317万吨猛增到1993年的540多万吨。白酒行业自此进入了一个自主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便是第一波政策打压。 1994年,国家首次对白酒开征消费税。1997年,国家第二次用“调税”手段来遏制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不仅提高了配制酒的消费税,同时还出台了“白酒广告费税前不得列支”等一系列限制性措施。1998年,受两次政策打压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白酒行业发展陷入了巨大困境。为了维持生存,偷税漏税、贿赂营销等非法手段在业内层出不穷。 2000年白酒市场一度回暖,“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开始在市场上断档,许多业内人士以为从此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但2001年5月国家再次出台限制政策,宣布对白酒实行“复合计税”,即在过去从价征收白酒消费税的基础之上,再对每公斤白酒按0.5元从量加征一道消费税,同时取消以往外购酒可以抵扣消费税的政策。之后不久,国家又宣布从2002年起取消对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先征后返18%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一波波严政袭来,造成2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