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

课 时 安 排 本章大约11课时: 第1节 正切 1课时 第2节 正弦、余弦 2课时 第3节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1课时 第4节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1课时 第5节 解直角三角形 1课时 第6节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2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小结与思考 2课时 2、如图所示,已知在Rt△ABC中∠C=90°, AB=10,sinB= ,BC的长是( ) A. B.4 C. D. 通过 问题2 引导学生从台阶的高度与水平方向的“长度”进行比较,看学生能否说明理由,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通过比较角的大小和线段比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受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大小与两直角边比值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为把这种关系用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做铺垫. 通过研究有一个公共角的若干个直角三角形的关系(相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管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固定.反之,也成立.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得出正切的概念,让学生体会锐角A的正切值只与∠A的大小有关,与∠A所处的三角形无关系. 教学中引导注意:⑴ tanA 的读法; ⑵ 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 ⑶注意锐角的正切 “角”的不同表示方法,如tan∠1、 tan∠ABC、 tanA、tanα,单独的tan无意义,规范学生的书写;⑷注意锐角的正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名称. 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并观察表格,同时再借助计算器多求几个锐角的正切值,先估计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再计算器验证,感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在图中锐角的正切值是怎样反映随锐角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具体内容建议 7.2 正弦、余弦(2) 教学目标: 1.会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得其中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 2.会利用正弦、余弦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与斜边的比. 2.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 本例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值.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两条边就能确定其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包括正切). 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题中两个锐角的正弦与余弦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思考,借助于定义探索sinA=cosB, cosA=sinB,在教学中要注意解题过程的示范. 本例是利用正弦、余弦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 1.教材详尽地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模仿. 2.学生会使用不同的计算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开展小组竞赛,比比哪组快又准. (二)具体内容建议 7.5 解直角三角形(1课时) 问题3:如果知道两个元素有几种情况?是否一定能求出其余元素? (此处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向方程的转化,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能实现直角三角形边和角之间互相转化的理解.) 问题4: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 (此处强调两个已知元素中必须有一个是边.) 例3是可化为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多边形问题,引导学生将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通过添加辅助线,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通过例3一方面巩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体现锐角三角函数的模型思想.在此也可以添加一个解决斜三角形的有关问题. 教学中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关注学生是否理解问题;关注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否能够画出示意图;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选择适当的三角函数使问题得到解决. (1)帮助学生弄清实际问题的意义,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例如:仰角、俯角、视线、方位角等.学生懂得了这些常识,才能理解实际问题; (2)实际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