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和冻土地貌.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冰川和冻土地貌

第六章 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 前言 在高山或高纬地区,气候严寒,气温常在0°C以下,当降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时,表面积雪逐年增厚,在一定物理过程后,积雪就变为微兰色的透明的冰川冰,冰川冰具有塑性,在重力和冰层压力作用下,沿斜坡缓慢移动,形成冰川(glaciers) (冰川) 现在冰川面积、体积,冰川融化的后果; 冰期冰川面积; 冰川进退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冰川作用和冰川地貌 复习:冰川的形成和类型 1.冰川的形成 ⑴ 雪线(firn line or firn limit):多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雪线是纯物质的平衡线,在雪线上雪的积累量与消耗量相等,所以有人有成雪线为零物质平衡线。只有在雪线以上,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耗量,雪才能积累形成冰川,因此雪线是冰川的生命线。(雪线)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①温度;②降雪量;③地形条件。(因素) (2) 成冰作用 一步:新雪降到地面以后在自动圆化作用下,由棱角状转变为圆球状的粒雪(firn or neve)。 二步:寒冷的两极地区,粒雪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空气被排走,粒雪发生重结晶作用,聚集变大,便形成了重结晶冰型的冰川冰(glacialice),最后形成冰川(glaciers),称为冷型成冰作用。 Or:较为暖的中纬地区,表层雪冰融水融水沿孔隙下渗,雪层内部的低温使下渗水以粒雪为核心冻结成冰,形成渗浸-冻结型冰川的冰川冰,称暖型成冰作用, 最后形成冰川(glaciers) 。 2.冰川的类型(glaciers)   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山岳冰川(Alpine glaciers)。呈线状,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山岳)。包括冰斗冰川(cirque glaciers)、 悬冰川(suspended glacial)和山谷冰川(valley glacial).   (2)山麓冰川。由山谷冰川超越山地范围,流出山口,在山前平地汇合而成(山麓)。   (3)大陆冰川(inlandsis or inlandies)。规模最大的一类冰川,面积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分布与南极格陵兰(大陆)。分为冰盾(ice domes)、冰盖(ice sheet). (4)高原冰川。一般发育在中低纬地区的高原上,是大陆冰川和山地冰川的过渡类型(高原)。规模较大的叫的叫冰帽(ice caps). (其他分类) 一、冰川的运动 冰川运动通常一年前进数十至数百米。 1.冰川运动的方式: 内部运动(internal deformation): 冰川自身重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 基底滑动(basal sliding): 在冰雪融水润滑作用下,冰川沿底部滑动。 2.冰川运动的速度特征 (1) 冰川运动的速度由冰川的厚度、下覆地形坡度和冰川表面坡度等因素控制。 A.一般,厚度越大、下覆地形坡度越大、冰川表面坡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大; B.冰川运动速度在垂向上由表面向底部递减; C.冰川运动速度在横剖面上由中间向边缘递减; D.冰川运动速度在纵剖面上由雪线向上向下递减(递减) E.冰川运动速度一般夏季快,冬季慢;白天快,晚上慢。 (2)研究冰川运动的速度和末端进退的意义: 可以反映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从而反映气候的变化趋势(意义)。 二、冰蚀作用和冰蚀地貌 (一)冰蚀作用:挖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挖蚀作用:又叫拔蚀作用(plucking),主要由于冰体自重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床底基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反复冻融,导致岩块进一步破碎松动,被冰川带走。 磨蚀作用:abration ,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底部的岩块象锉刀一样不断对冰床底部岩石进行消磨和刻蚀。有磨光面和擦痕。 (二)冰蚀地貌 1. 冰斗、刃脊、角峰。 拔蚀作用下,形成的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陡坎的冰川地貌。刃脊和角峰是冰斗演化的结果。 成因分析:冰川对底床的拔蚀作用使床底加深、前方形成冰坎、后壁后退变高形成冰斗(图1)。相邻冰斗后退形成刃脊、角峰(图2)。 冰斗研究意义:冰斗的岩盆的最低高度代表发育冰川时的雪线高度。研究古雪线、研究古气候 2. 冰川谷和峡湾 冰川谷:冰川下蚀和展宽形成的槽谷,谷底自上游向下游变窄,谷底两侧有谷肩,和冰川切削山嘴而形成的三角面,冰床上有冰坎和冰盆,在支冰川和主冰川交汇处常形成悬谷(图3)。冰川谷成U型或槽型。 峡湾:在大陆冰川或冰盖入海处,冰川侵蚀海岸而成冰川谷,冰退后海水入侵而成峡湾(图4) 3.羊背石 羊背石:冰床基岩上由冰川磨蚀形成的似羊背的石质小丘。迎冰川面因受磨蚀而平缓,布满磨光面、擦痕和刻槽等微地貌;背冰川面因受拔蚀多为陡坎(图5)。 三、冰川搬运、堆积和冰碛地貌 (一)冰川的搬运、堆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