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如何走出人亡艺绝的宿命阅读答案-书村网.docVIP

传统手工艺如何走出人亡艺绝的宿命阅读答案-书村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手工艺 :如何走出“人亡艺绝”的宿命》阅读答案 传统手工艺 :如何走出“人亡艺绝”的宿命 53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 ,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时间的紧迫。 摆在他眼前的,是由他牵头立项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调查报告》。报告透露,从1979年到现在,我们国家共评授了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目前还剩下290位了。在全部1865个工艺美术品种中,生存困难的536个,占28.74%;濒危的253个,占13.57%;停产的117个,占6.72%。这其中既有手工景泰蓝,也有天津“风筝魏”,它们都难以逃脱的困境是技艺后继乏人。 资金来了,大师去了 王山接任秘书长不久,便意识到在世的工艺美术大师们个个年事已高,便决定组织拍摄一部专题纪录片,对大师们的技艺进行抢救性拍摄,以防“人亡艺绝”。卢进桥 被确定为第一个拍摄对象。为了拍摄这位全国石雕专业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大师,他们整整等了3年零7个月。05年7月,开拍仪式在北戴河隆重举行,但由于资金难以到位,专题片拍摄不得不搁置。2009年资金终于到位,拍摄工作才在2月17日重新启动。接到电话后,王秘书长便领着十几号人,载着大大小小的摄像设备,冒着小雪出发了,只是车还未驶出北京,王山便接到电话:卢进桥大师昨晚突然昏迷,凌晨已被送到北京救治。然而还没等他们赶到医院,大师已宣告不治。 资源少了,一些工艺品类濒危 与在世的大师一样越来越少的,是一些工艺品的原材料。 “大多数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濒临枯竭。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内蒙古巴林石 已枯竭,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 、新疆和田玉、广东端砚石、河南独山玉储量稀少。”王山介绍道。 不少玉器厂领导也经常向王山抱怨,现在他们要做东西,得费很大的劲儿去找内线,才能淘到大块的籽料,而这些籽料多为一些家庭早年的囤积。 原材料的日渐匮乏致使一些玉器厂开始衰落。一家在80年代非常红火的玉器厂,鼎盛时期职工人数达到2000人,目前在厂里挂名的仅剩100多人,平时在岗只有80多人,真正在一线从事生产加工的不超过40人。不仅如此,玉器厂的主要收入也并非来自玉器加工,而是来自工厂大楼的房屋租金。“说他们现在是房地产企业,或许更名副其实。”王山形容说。 “年轻人都不愿学,我们死后就没人会做了” 在青藏高原,酥油雕塑因制作繁难,创作条件艰苦,从而导致艺僧减少;在江苏无锡,曾深受世人欢迎的传统惠山泥人也已濒危;在四川,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成都漆艺和凉山州“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早已陷入濒危状态…… 贵州省大方县生产的皮胎漆器在日本很受欢迎,常被作为豪华奢侈的艺术品收藏,但在国内基本没有市场。在大方县的村里,王山和调查人员看到,只有一群老人在做这种漆器。带头的两个老人,一个65岁,一个70岁。 “年轻人都不愿学,我们死后就没人会做了。”老人说。 北京珐琅厂的总工艺师钟连盛 也感到无奈,他在工艺美术协会专门给大师发放的调查问卷里,写下了“后继乏人”4个字。 钟连盛介绍,这家工厂在鼎盛时期有2000多个工人,目前还剩300多人,真正在生产一线的100多人。作为北京市的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常常有一车又一车的人来参观生产流程。隔着玻璃,有条不紊工作的工人,大多在40岁以上。也能见到三四个年轻人,但钟连盛介绍,那是从特殊教育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不久的聋哑人。 传承之路,越走越窄 谈及一些工艺美术品类的“风雨飘摇”,王山比较频繁地提到的两个词是“痛心”和“无能为力”。 在工艺美术品中,烟花爆竹行业因为需求较大,相对比较繁盛。但在王山眼里,“研发人才的缺乏”,随时可能给这个在低技术水平上徘徊的行业带来危机。他介绍,奥运会开幕式时用烟花打出的大脚印,其烟火造型技术,加拿大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研发出来。 作为培养人才重镇的工艺美术院校,曾经为国家的工艺美术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前后评授出的300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有70%或者从工艺美术院校毕业,或者在这些院校进修过。但随着全国院校合并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的专业调整,王山认为,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艺美术教学定位,不再注重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传授。即便是接受了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就业时也大多转向了平面设计等方向。而从业的技艺人员大多对现代艺术了解不多,对传统技艺继承也不够,“有些不伦不类”。“学艺不从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加剧了高端人才的缺乏。高端人才的匮乏,又导致了稀有原材料的大量浪费。传统手工技艺通过“社会”进行传承的这条路,正越走越窄。 而通过“师徒”进行传承的这条路,也步履艰难。“聪明一点的需要学10年,得耐住相当长时间的寂寞,并且没有人能给予补偿。这对师徒都是考验。”副秘书长侯惠哲 说。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从经济和时间成本上,都很难熬过这个“修行”的过程。 当然,熬不过这个“修行”过程的,还有“家族传承”这种方式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