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前传-北京梦是怎样炼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梦前传-北京梦是怎样炼成-

中国梦前传:北京梦是怎样炼成?张慈是云南人,中等个儿,长发,喜欢抽烟,偶然也喝酒。在家时,她喜欢只穿一件宽松的男式衬衫。1983年张慈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后,分配回原籍的《个旧文艺》做编辑。 “那里东边有个老阴山,西边有个老阳山。老阴山比老阳山高,所以个旧的女人总比男人厉害。老阴山上有一个巨大的女性生殖器,这在当地妇孺皆知。在个旧,每天上午十点后太阳才能从老阴山下慢慢爬上来,六点不到就落到老阳山背后了,所以那个地方老下雨,那个地方人的性格也和那个地方的雨一样——绵长、阴冷。” 即使是在日常对话中,张慈也时常夹杂着“绵长”、“阴冷”这样的词汇。上大学时,张慈就迷恋诗歌,喜欢泰戈尔、济慈、尼采,她想“写出牛逼的、有分量的作品”。但是工作之后,张慈发现每天到办公室后,就只能像那些老编辑一样坐在那儿,“也不知道要干嘛,整整一天就如同沙漠望不到边”。在个旧,张慈一个朋友也没有,她也不愿意去交朋友,“喝酒都是一个人”。所以,“那几年极度苦闷和迷茫,也没有任何的创作欲望”。 理想主义者张慈觉得“中国人过得太没意思了,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单调、枯燥得难以相信”。她不喜欢这种一眼就看到尽头的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叛逆、逃离。其实大学时张慈就没少做过叛逆、出格的事,她曾将头发留到腰际,晚上在宿舍的阳台上穿着红草鞋弹吉他、抽烟、喝酒。她还是云南大学第一个穿牛仔裤的人。 北京梦1.0:狗日的理想 1987年,张慈辞职,带着蓝色牛仔裤和泰戈尔的诗集来到北京,成为一名自由作家。就在同一年,黑龙江人张大力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系毕业,不想回到黑龙江的张大力以自由画家的身份居住在北京,他在圆明园租了个房子,“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创作”。 圆明园附近的娄斗桥是他们居住的地方,每月只需70元便能从当地农民那里租来20平方米大小的废弃平房,稍加修整就能当卧室或创作室。 由于圆明园地处海淀区,紧挨着北大清华,进城也很方便,那时和张慈一样,从全国各地到北京的艺术家、文艺青年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当纪录片作者吴文光来到这里时,圆明园附近已经聚集起200多个艺术家。他们多是毕业于北京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如华庆、牟森、高波、张念、张夏平、康木等人,共同特点是满怀艺术梦想,主动放弃国家的分配,以“盲流”身份寄住在这里,成了京城较早的一拨流浪艺术家。后来他们的故事出现在了吴文光的纪录片里。这部名叫《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的纪录片记录了1988年8月到1990年10月间,五个人的“北漂”生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片子先后获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记录片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的纪录片大奖,也引起国际媒体对这一群体的巨大关注。虽如此,《流浪北京》却未能在国内公开播放,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影视圈广为流传,并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记录片。有意无意地,吴文光都给第一拨“北漂族”留下了清晰的影像。 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遭遇变故,被取缔。事情的起因是,初期部分艺术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当地农民的房子,随着大量艺术家的涌入,租金和房产价格水涨船高,所以不少农民集体反悔,要讨回卖出的房子。在北京东边的朝阳区,另一个艺术家集聚地——宋庄,艺术家李玉兰因失去了她的房产而无家可归。当年12月17日,北京二中院终审宣判:李玉兰违反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的法律规定,90日内必须向卖给她房子的农民腾房。这条新闻甚在当年引起巨大争议,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专有的名词“北漂”,用来指代那些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在北京寻梦的年轻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北京梦2.0:一夜成名 与第一批到北京追梦的艺术家不同,第二批追梦者以音乐人和影视演员为主。 沈阳人周云蓬就是其中的一员。幼年时,因患眼病,周云蓬彻底失明,留在视觉中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这大概是我后来弹琴、写歌的最初动因”,他说。 1994年周云蓬从长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做色拉油的工厂,具体工作是呆在家里,每个月去工厂领150元生活保障金。几个月下来,周云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寂寞的苟活”,于是,他说服父母,背上吉他,去了北京,“想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在北京,周云蓬找到了工作,那也是盲人最古老的职业:街头卖艺。他每天清晨和小商小贩以及众多普通劳动者一起出发,背起吉他,扛上音箱,卷一张大饼,走到海淀图书城,这是他工作的地方。支好音箱调好弦,就开唱。从罗大佑唱到约翰列侬,到了晚上,背着半口袋毛票和硬币,“回到我的废墟,如果这一天收成好,那么废墟就会变成天堂,我可以买一瓶啤酒。” 几乎和周云蓬同一时间,西北兰州人小索、张铨也来到北京,他们组建了野孩子乐队。开始在北京的酒吧驻唱并且希望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