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研究山东省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摘要:择校是这国目前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反响较大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自身利弊。但现阶段自由择校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并对择校现象作出规范和引导。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并加强对择校费的管理。 关键词:择校 教育公平 就近入学 择校费 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就近入学的基本教育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方便公民子女入学。可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放弃免试就近入学的权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自己的子女到其心目中的好学校就读,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禁止择校,可择校现象却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使人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择校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国家还要严禁择校呢?其实,择校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其绝对肯定或否定,而是要认真分析这种现象,以更好的认识和处理择校问题。 一、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分析 1. 从教育公平理论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 教育公平是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既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阐述过教育公平的涵义:公平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教育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卢梭在《爱弥尔》中也主张,教育不应根据等级、财产和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公民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民主社会的共识,这也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教育公平包括量的公平和质的公平。量的教育公平是指平等的就学机会;质的教育公平指基本一致的教育质量。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政策的有意倾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实行按户口就近入学的政策,就使得有的儿童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有的儿童接受相对质量差的教育,同样拥有受教育权的儿童就被迫接受有区别的教育,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为了维护自己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权,家长们不得不行动起来,自发地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择校是无可厚非的。 2.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威斯利.N. 霍菲尔德曾将权利一词的涵义划分为四种,其中两种在权利的非法律词语中是经常使用的,即一种是做什么的权利,另一种是接受什么的权利。前者称为自由,后者称为主张。相应地,儿童的受教育权就包含受教育的自由权和受教育的主张权。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意味着儿童的义务教育必须在学校中完成,但在儿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方面,法律未做明确规定。这说明,在受教育的自由权中,我是儿童是具有择校的权利的。这样,择校行为就获得了法理上的支持。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在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基本不受什么限制。但随着大量人口地涌入,城市人口的负荷骤然加大,城市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严重。国家最终采用了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农”与“非农”的户籍管理方式。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就是与这种户籍制度相适应的,是以城乡分割、区域封闭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启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战略,这种区域封闭的状况被逐渐打破。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流动人口的规模愈加庞大并呈上升的趋势。据2000年第五次普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亿(102297890)人,其中,0~14岁流动儿童共达1410多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跨省流动儿童近330万,6~14岁的适龄儿童880万(8782333)人。为了子女身心的正常发展,流动人口多把子女带在身边,这样,他们就无法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就近入学,而是要在流入地择一学校就读。对于这种择校行为,如果政府强行禁止,那么就有两种后果。一是流动人口的子女被迫留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身心发展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另一种后果就是有些人为了照顾子女而放弃了外出,选择留在家中,这样,就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可见,这种择校行为禁不了,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利弊分析 任何事情都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