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对比研究.doc

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对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对比研究

西南地区碳硅泥岩型典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对比 ----以若尔盖和504及373铀矿床为例 一 区域地质背景 1 若尔盖铀矿田地质背景 1.1大地构造位置 若尔盖铀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褶皱系西段,西秦岭褶皱带之南亚带,分布于主要由古生界地层所构成的白龙江复背斜西段。就整个西秦岭而言,地处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和甘孜一松潘印支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过渡地带之活动构造单元(图2一2) 1.2区域演化 若尔盖地区所在的西秦岭南亚带区域地质演化过程中,白龙江深大断裂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在印支运动发生褶皱成型过程中,沿白依背斜核部发生白龙江深大断裂活动,在燕山运动早期以及在早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晚期南亚带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拉张运动,沿断裂带发生强烈的岩浆侵入,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次岩浆活动。 1.3深大断裂 白龙江断裂带,实际上是东昆仑一阿尼玛卿山深大断裂带(简称昆阿断裂带)的组成 部分。西起东昆仑山,经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玛沁、玛曲、降扎(即本区),并由迭部、宕昌一直东延至西和、华阳以远,横贯西域五省,全长1500km,宽15~30km。其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北北东,倾角大于80o。断裂带由数条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组成,常见分枝复合、膨胀收缩现象。白龙江断裂带位于昆阿断裂带弧形弯曲向东折转部位,处于构造拉张与挤压过渡带(图2-4)。 1.4矿田地质构造特征 若尔盖铀矿田地处白龙江复背斜西段。区内褶皱不发育,断裂显著,区域构造线以北西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 矿田内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为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倾角60~70 o ,是印支褶皱期形成的左旋张扭性断层,矿床定位于其上盘不远的范围;另一组为北西西向走向断层,倾向北北东和北北西,倾角55~88 o ,印支褶皱期为逆冲断层,在燕山期表现为扭性断层,它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分布。 2 504铀矿床地质背景 2.1大地构造位置 504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 “杨子准地台、黔北台隆”之“黔中隆起”南部。 2.2区域演化 自奥陶至石炭纪期间,地壳升出海面,长期遭受剥蚀,沉积厚度薄,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早第三系沉积、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大部分地区缺失奥陶系与石炭系。 2.3深大断裂 区内所见规模最大的断裂带为白马洞断裂(纳雍—玉屏深断裂),呈75o~80o走向横贯矿区,构成矿区南界。 2.4矿田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位于东西向白马洞深断裂北缘洋水背斜东冀的挠曲部位。洋水背斜位于开阳以西,北起息烽热水井,南至开阳大湾新寨,长约27公里,轴向NE—NNE—SW,轴部为震旦系地层,两翼产状中等,倾角20°~45°,发育有次级小褶皱,南西倾没端被白马洞断裂切割(如图4-4)。 矿区构造以断层为主(图1)。F1断层走向75o一89o,倾向南东或北西,横贯矿区,构成矿区南界。它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全长大于54km,是区域东西向深断裂构造带的一部分。该构造带至少在华力西期已发生,燕山期、喜山期均有继承性活动。F2断层走向15o-30o,倾向南东,为一压扭性逆冲断层,全长8km,它构成矿区北西界,其南端与F1相交。在F1、F2两断层锐角夹持部分发育一组低序次的北东向小断层及层间破碎带。 矿区褶皱不发育,在F1、F2两断层间为一两翼均倾向南东的膝状不对称背斜。在此背斜上还有更次级的北东向、北西向小褶皱。F1,F2两断层控制了次级断层、褶皱及层间破碎带的分布,而后者又控制了蚀变岩及铀矿分布,铀矿化就赋存在清虚洞组与石冷水组的蚀变岩石带中。 3 373铀矿床地质背景 3.1大地构造位置 373铀矿床位于南华准地台(I)桂粤褶皱带(Ⅱ)大明山古拱褶断束(Ⅲ)大新凹断束(Ⅳ)那岭—俸屯褶断地垒(Ⅴ)的北端(图2-1) 2.2区域演化 自泥盆纪至三叠纪为准地台发展阶段,地层连续沉降,地壳以升降为主。三叠纪以后,印支—燕山运动使广西隆起为陆,形成平缓的短轴岛屿式褶皱与高角度格状断裂,并伴随着微弱的岩浆侵入活动和金属成矿作用。 2.3深大断裂 那岭—俸屯褶断地垒呈东西向横卧的“A”字型分布(图2-1),其边界即为F2断层。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30o-80o,上陡下缓。矿床分布在北东端的F2断层的上盘。 2.4矿田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最大的断裂构造为F2边缘断裂带,其上盘形成一系列派生的似层间分支断裂,如、和等。铀矿化产于这些分支断裂带中。另外还有一条近东西向的F1断层。 F2断层:铅直断距400米左右,总体产状3 o∠5 5o,倾角30o-80o,上陡下缓。变缓标高在100-150m左右。其为多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下盘为见铀矿化。 断层:上盘为东岗岭组上段(D2d2),下盘为东岗岭组下段(D2d1)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