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痢疾诊治看西医中医异同
从痢疾诊治看西医中医异同夏天是肠炎的好发季节,其中尤以细菌性痢疾常见,而最常见的又是急性细菌性痢疾。虽然西医和中医都可以诊治痢疾,但由于西医和中医是不同的医疗体系,有不同的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因此在对待痢疾上也有不同的方法。
西医诊治菌痢
西医认为,细菌性痢疾的病原是痢疾杆菌,而病因则是人们吃了不洁净的含有痢疾杆菌的食物,再加上自身抵抗力不强引起的(菌痢通过粪.口途径传染,吃下痢疾病人和带菌者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可得痢疾)。西医将痢疾病原菌分成四种,甲群(志贺氏痢疾杆菌)、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鲍氏痢疾杆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这四种菌群均可产生内毒素,甲群还可产生外毒素。四种痢疾杆菌都能引起痢疾。
西医在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
1.轻型痢疾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普通型痢疾具有较典型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患者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患者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患者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但是,绝大多数痢疾属普通型。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左下腹疼痛明显。痢疾患者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无法计数。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者总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腹泻次数频繁的患者还可出现脱水性酸中毒。
上面这些只是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但是要确诊,西医还讲究实证,即通过粪便培养后检验可发现痢疾杆菌。另外,在显微镜下检查病人的大便还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结合一系列症状和检验查出有痢疾杆菌后就可以确诊为细菌性痢疾。这时,就要对症治疗。
绝大多数病人经过抗生素治疗,数日后即可缓解。目前西医治疗痢疾的药物逐渐增多,例如,有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氨基苄青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等。医生可根据病人情况决定用哪种药,用多少。而且,在治疗时,能口服的尽量口服。这是因为,一方面口服药物可直接到达肠道,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另外,口服比肌肉和静脉滴注更安全,无痛苦。痢疾的其他治疗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有失水、高热者可以输液,有中毒症状者应对症抢救。一般情况都可以治愈痢疾。
中医诊治菌痢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是另一套系统。《内经》对痢疾的称呼是“肠游”,唐代《备急干金要方》称痢疾为“滞下”,含有肠腑“闭滞不利”的意思。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痢疾之名沿用至今。
中医对疾病讲究病因病机和辨证,前者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后者指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而证候不同于症状,是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中医的八纲辨证又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对于痢疾也不例外。
在病机上,中医认为,痢疾是时邪疫毒所致,主要指感受暑湿热之邪。因为,痢疾多发于夏秋之交,气候正值热郁湿蒸之际,湿热之邪内侵人体,蕴于肠腑,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景岳全书“痢疾之病,多病于夏秋之交,古法相传,皆谓炎暑大行,相火司令,酷热之毒蓄积为痢。”疫毒,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即疫毒为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故称之疠气。
另外,中医认为痢疾的病因还有饮食不节,指的是,平素饮食过于肥甘厚味或夏月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