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个体折射时代 用细节记录历史
以个体折射时代 用细节记录历史历史,其实就是平凡百姓命运的集合;将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串联起来,或许就是惊心动魄的历史。
――题记
一组报道留下的一点遗憾
赵剑锋的故事,走进读者的视野,是从2003年五一节开始的。
自从有了长假,中国人的五一节便有了典型的特征:学子千里返乡,新人大宴宾朋,景点人声鼎沸,商场生意兴隆……2003年的五一节却与往年明显不同:学生照常上课,婚礼无奈延期,影院暂停营业,景点休养生息……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这是一个非典型的五一节。――因为非典。
虽然单位放了短假(连带双休日共5天),但是,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如果不做点什么,肯定会抱憾终生的。于是,在忙碌和奔波中,我度过了一个非典型的假期。这一切,有长篇报道《非典型“五一”日记》为证。
早在4月30日晚上,我就把爱人和年幼的孩子送到了岳母家,这样,既可以轻装上阵,又没有了从隔离区采访回来如何与亲人相处的心理障碍。从五一节当天开始,北上南下,马不停蹄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连续采访。
5月1日,采访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王钢,听他讲述因为非典而取消原定在五一节举行的婚礼,同时记录下非典时期一线教师的奉献。报道题为《相信婚礼不会无限延期》。
5月2日,驱车来到新乡医学院隔离区,穿上全副武装的隔离服,采访从北京医院实习归来的大学生,真实记录隔离区的生活和被隔离学生的心态。报道题为《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5月3日,采访到高校检查防控非典工作的河南省教育厅蒋笃运厅长,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颇具个性的问题,向读者展示了一位人性化、平民化的领导。报道题为《抗击非典我们有信心》。
5月4日,冒雨采访向社会开通“非典心理热线”的郑州一中教师路应杰,引领人们以不同的形式,尽自己的力量与国家同舟共济。报道题为《让支持在电波里传递》。
5月5日,到平顶山工学院采访赵剑锋同学,讲他的不幸遭遇,写他得到的关爱。报道题为《灾难使我们变得更坚强》。
就这样,整个五一节期间,我几乎每天都是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不给自己片刻喘息的时间。这组报道以《非典型“五一”日记》为总题,于节后的第一期《教育时报》头版整版推出,获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尤其是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教育厅厅长,5位采访对象都对着我的镜头打出了同样的胜利手势,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战胜非典的信心和斗志。
这组报道最后一篇的主人公,是平顶山工学院内蒙古籍学生赵剑锋。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和舅舅相继感染非典,父亲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年轻大学生的命运,在那个春天被突然改写……
关于赵剑锋的线索,我是在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从成摞的高校工作简报中发现的。匆匆赶到平顶山,我在采访时发现,赵剑锋的故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细节。然而,根据整体策划,组成《非典型“五一”日记》的5篇报道,在篇幅上要平分秋色。因而,关于赵剑锋的内容也就是千字左右,这样的篇幅,显然不能穷尽他命运变化的种种细节。我实在不甘心将一个难得的好选题就这样简单地打发掉,一度想把它单独写成长篇特别报道。然而,我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时间已不允许我再找到一个合适的采访对象,来替代赵剑锋作这组报道的结篇。
报纸不等人,无奈之下,忍痛割爱,我在采访素材中留下主干、删减枝叶,带着遗憾把赵剑锋的故事呈献到读者面前。这遗憾,恐怕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从“五一日记”到春、夏、秋、冬的“细节”
《非典型“五一”日记》发出后,产生了超乎预料的反响。读者纷纷来信来电,关注的焦点就是赵剑锋。有读者说,虽然防控非典简直可以说是草木皆兵,但由于河南没有发生大的疫情,人们潜意识里总觉得非典离自己很远。家在内蒙古、身在河南的赵剑锋的遭遇,让他们感到非典的冲击和影响一下子近了很多。他们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想了解更多的细节:赵剑锋的父亲到底是怎样感染上非典的?他的母亲和妹妹的病情有没有发展?学校是怎样成功地拦住剑锋回家的脚步的?他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态……
这些接踵而来的问号,促使我又翻出5月5日的采访记录,继而一个又一个电话打往平顶山、打往磴口……脉络越来越清晰,血肉越来越丰富,于是有了长篇后续报道《春天的几个细节》,2003年5月23日,仍然是在《教育时报》一版以整版篇幅推出。
《春天的几个细节》的第一个细节是“感染”,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就在这个春天,赵剑锋的父亲,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协常委、磴口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世荣不幸感染了非典。因何感染,记者采访到几种说法。
赵剑锋的妹妹,磴口县人民医院西药房药剂师赵雅婷说,4月11日,全县卫生系统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在县中医院开会,布置防治非典工作。在场的中医院院长那时已患非典,赵世荣与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