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弃渣场稳定性计算和对泥石流的影响剖析.pdfVIP

某水电站弃渣场稳定性计算和对泥石流的影响剖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水电站弃渣场稳定性计算及对泥石流的影响分析 :刘振旺 韩子晔 韩会令 79 文章编号:1672—7479(2011)06—0079—04 某水电站弃渣场稳定性计算及对泥石流 的影响分析 刘振旺 韩子晔 韩会令 (天津华JLq-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181) StabilityEvaluationandPotentialM ud-stoneFlow Impact PredictionofW asteDisposalYard in aHydropowerStation LiuZhenwang HanZiye HanHuiling 摘 要 沟 口堆渣体 占据大面积沟道而束窄泥石流流通渠道 ,将会改变泥石流运动特征 ,导致泥石 流对右岸的冲刷作用增强,进而产生较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若较大规模泥石流可能会引起堆渣体局部 失稳,甚至堵塞沟道进而形成更大规模泥石流。通过对某水电站弃渣场工程区域环境地质的研究,在调 查干河沟地形地貌、沟谷形态及物源分布等特征的基础上,对渣体进行稳定性计算,并对泥石流的影响 做 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针对堆渣体和右岸边坡可能的失稳破坏方式、规模及工 程影响,提出简要的防治处理措施建议 。 关键词 弃渣场 泥石流 稳定性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标识码 :B 灾害。若较大规模泥石流可能会引起堆渣体局部失 1 工程概况 稳,导致堵塞沟道进而形成更大规模泥石流,这对沟 口 大渡河某水 电站坝址位于官料河河 口上游约 居民和水 电站造成较大威胁。因此 ,评价渣场的稳定 230m处,坝型为混凝土闸坝 ,坝顶高程 557m,最大坝 性及对泥石流的影响,可 以进一步合理化渣场设计与 高 63.0m,坝顶长 319.4m,坝轴线方 向为 $48。W;发 施工 ,保证渣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电厂房布置于左岸台地,设 6台单机容量为57.5Mw 2 研究区自然和环境地质背景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 该水电站弃渣场位于官料河支沟干河沟沟谷,距 2.1 区域地质背景 离坝址区约 10.0km,主要用于工程弃渣料堆弃。考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主要 虑到沟谷内存在泥石流痕迹 ,存在爆发泥石流的可能, 山脉属大凉山和峨眉山系,区内的大渡河强烈下切 ,两 该弃渣场拟按单侧堆弃石渣的方式进行弃渣堆存 ,并 岸沟谷发育,山势 陡峻,岭谷高差多在1000m以上 。 对沟内主沟道做顺直处理,以便沟 内排水更加顺畅。 强烈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了本区典型的侵蚀、构 经计算,该渣场容渣量为 280万 m (松方,下同),根据 造地貌形态特征,呈现出构造剥蚀 山地和 以侵蚀堆积 弃渣规划 ,干河沟渣场需弃渣约为278万 m 。渣堆顶 为主的山间河谷地貌景观。区内除石炭系和第三系地 高程 为 780.00m,底 高程 为 670.00m,最 大堆 高 层缺失外,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第 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110.0m。沟 口的堆渣体会 占据大面积沟道而束窄泥 研究区处于凉 山断块的边缘地带 ,断裂构造较为 石流流通渠道 ,泥石流对两岸的冲刷作用增强,可能导 复杂,主要发育 NE、NW和近 SN向断裂构造 ,分属三 致右岸边坡失稳堵塞沟道 ,进而产生较严重 的泥石流 苏场 NE向、荥经一马边一盐津NW 向和大凉山近 SN 向构造带,近场区处于上述构造的交汇区,另穿插有一 收稿 日期 :2011—09—05 第一作者简介 :刘振旺(1982一),男,20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