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预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鹤楼送别》预案

《黄鹤楼送别》预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紧扣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弄懂伫立脍炙人口等词语的意思,简要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凭借有声有色的媒体背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课文,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感情朗读、背诗。 3.激发绩差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帮助绩差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全方位地培养绩差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文包诗”的方法 难点:诗文对照,借助文章理解故事;利用想象、补白、质疑等方法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使人感情。反复吟咏,深入体会感情。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基础及学习习惯是比较差,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养学生的思考,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已逐步形成。 2.教材背景分析: 体裁特点--文包诗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 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所以,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古诗背景--一次诗意的离别 古人的送别诗有很多,而这一篇课文则有些特别,因为这首诗是发生在两位大诗人之间,需要指出的是,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孟浩然年过四十,已是当时公认的大家,而李白则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声名并不如我们现在想像的那样显赫,他看孟浩然,有着一种高山仰止式的崇拜,就像今天我们看他一样,所以文中把孟称为他的兄长和老师。当然李白可能也没有想到后来他的成就也并不在孟之下。 李孟早年在襄阳结识,因此文中称为故人,此次在武汉只是偶遇。他乡遇故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什么选择要在暮春的三月,要在黄鹤楼送别?试想一下,如果选择在其它季节分别,夏天太过炽热,那是恋人般的分别;秋天太过萧瑟,林黛玉会在此时哀叹那一地的落花;冬天则太过悲壮,只适合吟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唯有春天拥有那一脉涵永的温情,正符合这两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诗人脾性。烟花三月,桃如火,柳如烟,一派风景如画。去哪里?扬州,又是一个烟花之地。所以双方是偶然地喜相逢,却绝不是必然地伤别离。 再来看黄鹤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此名楼上饯行,可以体现李白对孟浩然的尊重与敬仰,可以在这至高点上送孟至更远处,有关这座楼,骚人默客人们不知留下了多少诗篇在上面,以至于不知是诗人成 设计问题情景 教师:1、播放《烟花三月》的视频歌曲。“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说的是谁牵住谁的手? 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试着做做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李白????? ?孟浩然???? ,并??????? ?。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一起探究 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 诗文对照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