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焦点访谈》民生答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焦点访谈》民生答卷

2013年《焦点访谈》民生答卷   2013年新年伊始,央视《焦点访谈》新的主持人在装饰一新的演播室以新的姿态同观众见面,以此迎接开播19年来的首次改版。首期节目名为《从新开始》,观众从中得到这样的信息:“从此,我们栏目的包装将会改变,时间将会加长,内容将会增多。”一年之后,今天的《焦点访谈》,不仅保持着原有的锐利本色,同时也让观众感受着一种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民生情结”。 学界多将电视评论性节目的演变分成“尝试期”、“探索期”和“发展期”,三个时期分别以1980年《观察与思考》开播、1988年《观察思考》开播及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为起点。如果留意一下三个栏目的首播节目,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某种“共性”,就题材而言,三者都将“开山之作”定位于民生话题。《观察与思考》首期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聚焦首都市民的菜篮子,《观察思考》首期节目《物价大震荡》关注普通百姓的钱袋子,而《焦点访谈》首期节目《94国债发行第一天》同样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或许,巧合之中蕴含着必然,所谓必然便是规律,而这种规律可以归结为:不论何种栏目,都会以受众最感兴趣的视角,通过最具接近性的新闻事实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如果说《观察与思考》和《观察思考》受播出期数的限制(前者为两周一期,甚至不定期播出,后者为每周一期)无法更多地涉及民生选题,那么《焦点访谈》变为日播,便消除了“播出窗口”的制约。而随着2013年改版的进行,编排方式由“一期一题”变为“一期双题”甚至“一期多题”,这无疑给栏目关注民生开辟了更广的空间。据统计,《焦点访谈》2013年累计播出361期,节目共计607个。这些节目中,反映百姓衣食住行的选题就达上百个。以下,笔者“用事实说话”,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举证,展开论述。 “衣” 有道是:“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穿衣戴帽不能全凭个人所好,还要参考天气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如今,人们不仅要“出门看天”,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还要“出门看霾”,随环境变化调整穿戴。进入2013年,街头巷尾戴口罩者陡然增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1月13日零时的监测结果显示,74个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受到严重污染者达33个。鉴于这种情况,《焦点访谈》于当天推出了《面对严重雾霾天气》,在节目中告诉人们“雾”与“霾”的区别。接着,又于1月15日推出《十面“霾”伏 考验应急》,实地观察一些地区和部门是否将污染应急方案落实到位。1月16日,再推出《PM2.5 你了解吗》,向观众详细讲述什么是PM2.5,高浓度的PM2.5从何而来,它是如何给人的健康带来危害的,节目最后做出这样的阐释:“中国是新兴经济体,难免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但只要我们不回避、肯努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鱼和熊掌其实也可兼得。”一事当前,不是单纯地揭露问题、渲染问题,而是既指出症结所在,又探讨解决方法。 雾霾来袭,呼吁大家戴上口罩;暴雨突至,提醒人们穿上雨衣。针对2013年我国强降水天气发生早、强度大的特点,《焦点访谈》于6月8日开始,相继推出《汛期至 汛情急》、《多地突遭暴雨袭击》、《暴雨袭南方》、《直击东北汛情》等多期节目,公布受灾情况,分析气候成因,及时作出预测。当热浪涌来,推出《烈日下的坚守》、《高压线上的“烤”验》、《今夏天气怎么了》。当酷热退去,又推出《“高烧”之后觅处方》,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规划来“营造绿色”、“营造阴凉”。当局地雪花飞舞,迎来当年最强冷空气之际,推出《大风起 天骤凉》叮嘱大家,“正值秋冬交替,一定做好准备,注意保暖防寒”,让人感到“暖暖的,很贴心”。据统计,《焦点访谈》改版之后,仅反映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节目就达30多期,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只因“风霜雨雪”并非“风花雪月”,穿衣戴帽不仅是人之所好,还是人之所需,人心所系。 “食”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许多人不但讲究吃好,还讲究吃出健康,但是,也有一些人不仅讲究吃好,而且更讲究吃出气派。2013年1月8日播出的《傍上鱼翅的粉丝》令这些人恍然大悟,原来被他们视作“珍稀菜肴”、“顶有面子”的鱼翅是用粉丝做的。 这是一期典型的调查性报道,在浙江省慈溪市一家豪华酒店,记者对一款标价168元的“鲍珍鱼翅羹”暗中取样,检测结果显示,这款“豪华菜品”根本不含鱼翅成分。另一家名为“世外桃源”的饭店也同样在以粉丝冒充鱼翅。5天之后,人们看到了《假鱼翅的真面目》,在工商部门送检的82个鱼翅产品中,79个是人工合成的假鱼翅,比例高达96.3%。记者暗访了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的海鲜干货批发市场,发现所到之处都在出售所谓“人造鱼翅”,随后播出的《假鱼翅为何泛滥》向人们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首先,暴利驱使。一斤假鱼翅不过百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