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歌剧发展国际化趋势
中国歌剧发展国际化趋势 摘 要: 在中国歌剧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歌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一些优秀的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作品业已呈现于世界舞台,中国歌剧演员的表演水平也受到国际业界的认可和外国观众的喜爱,中国歌剧呈现出了可喜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歌剧;国际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5-0088-04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歌剧艺术也不例外。歌剧是源于西方的艺术样式,它诞生于意大利,风靡欧美诸国,成为西方世界倍受青睐的音乐戏剧艺术,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西方歌剧在各国传播及本土化的过程中,在保持其审美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和戏剧艺术相融合,使各国的歌剧也都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同样,中国歌剧也是西洋歌剧在中国本土化生根发芽所结出的艺术硕果,其创作也兼具民族特色以及西洋歌剧艺术的审美特色。在中国歌剧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歌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一些优秀的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作品业已呈现于世界舞台,中国歌剧演员的表演水平也受到国际业界的认可和外国观众的喜爱,中国歌剧呈现出了可喜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民族特征与世界特征
歌剧艺术是以音乐为主导的戏剧艺术,音乐创作是一部歌剧成功的基础与关键。中国歌剧自其萌芽始便注重吸取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借鉴西洋歌剧艺术的优长,兼具民族特征与世界特征,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国歌剧艺术音乐创作的民族特征与世界特征愈加鲜明。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伴随着西学的大量传入,中国的音乐艺术家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戏曲在紧迫的社会改良与进步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西方戏剧艺术,中国歌剧和中国话剧应运而生。其中,黎锦晖借鉴西方演剧的舞台表现手法,使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了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广受少年儿童和社会各界热烈欢迎的12部儿童歌舞剧,黎锦晖以中西方音乐综合运用的创作开启了中国歌剧发展的序幕。
继黎锦晖之后,上海的歌剧艺术家们进行了一系列歌剧创作实践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诞生了《王昭君》(萧崇素编剧、张曙作曲)、《扬子江暴风雨》(田汉编剧、聂耳作曲)、《西施》(陈大悲编剧、陈歌辛作曲)三部歌剧。这三部作品以传统戏曲、民间歌舞音乐或创作歌曲为基础,运用西方戏剧艺术的对白、重唱、合唱等表现手法,以全新的音乐戏剧形式展现于观众面前。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很多艺术家在租界继续创作映射抗战现实的作品。1939年底拉斐尔剧场上演了蔡冰白编剧、张昊作曲的《上海之歌》,该剧融入了对白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采用了圆舞曲、探戈等轻音乐的体裁,上演后受到了热烈欢迎;1940年上海俄国艺术剧院上演了魏如晦编剧、陈田鹤和钱仁康作曲的《桃花源》,该剧在音乐创作上运用传统的五声音阶以及重唱、合唱等多种西方音乐形式,被当时的观众称为“新型歌舞剧”。
同期,延安的艺术家们也在积极探索着中国歌剧的创作之路。1939年1月,歌剧《军民进行曲》(王震之作词,冼星海作曲)在延安上演。冼星海运用歌剧和交响音乐等多种西方音乐形式,吸收民族音乐元素,运用符合抗战现实的口语化歌词,以及中西乐器混搭组成的乐队伴奏,其独特的样式在当时很受欢迎。
1955年5月首演于北京天桥剧场的歌剧《草原之歌》(任萍编剧、罗宗贤等人作曲)是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歌剧。作曲家在藏族民歌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的样式与手法,探索“更音乐化的民族歌剧形式”,全剧音乐充满浓郁的藏族风格,又极富时代情感,堪称一部佳作;歌剧《阿依古丽》(海啸编剧,石夫、乌斯满江作曲)是在赵沨任中央歌剧院院长期间“在内容上要积极反映时代和人民大众,在形式和体裁上一定要民族化,同时也要借鉴西洋歌剧中成功的经验”的指导思想下创作的。其音乐以大量哈萨克民歌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结构手法,以音乐主题贯穿全曲。该剧于1966年春节在民族文化宫剧院举行首演,观众对这部民族色彩浓郁又充分运用欧洲歌剧表现手法的歌剧表示了极大热情;歌剧《原野》(金湘作曲,万方编剧)中,作曲家借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多种风格技巧以及外国传统和现代的多种技巧进行创作,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剧中音乐感情浓烈,富于戏剧性;歌剧《张骞》(陈宜、姚宝瑄编剧,张玉龙作曲)1992年10月由陕西省歌舞剧院演出,该剧采用中西技法,力求运用西洋正歌剧手法创造出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1995年,辽宁歌剧院创作的歌剧《苍原》(黄伟若、冯柏铭编剧,徐占海、刘辉作曲)首演并引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苍原》是西洋歌剧传入中国以来最优秀的一部力作”,“是西洋歌剧民族化的典范”,“是中国歌剧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