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无为,淡然济世——我对《老子》的理解.docxVIP

超然无为,淡然济世——我对《老子》的理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然无为,淡然济世——我对《老子》的理解文传1202 王司晨老子》著书犹存,然而寻其人,形迹莫衷一是,其人早已超然于尘嚣凡世,仿佛未曾在世上留下印记,但其思想精华,凝萃于《老子》书中,世人捧读,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然而,在书中,一章又一章,无不是助人认识这个世界,做出有益于这个世界的举动,不同的理解,却提炼出共同的认识。《老子》一书所体现的思想,是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看到事物的对立和统一,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书中,老子强烈反对各诸侯国之间的不义之战,反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希望民众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因而他设计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蓝图,希望在他绘制的“理想国”之中,民众能够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八十章)的生活,足可见老子用心良苦。“小国寡民”,在老子描绘的理想国度中,老子将其绘制成了一幅桃花源式的社会图景,反映了老子超然的心态,简单纯粹的愿景,以及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理想。结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古代村社生活的想象,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这种愿景,是几千年来,历经战乱、灾难和迁徙的中国人,内心一致希冀的,往往是在离家去过之后,安然还乡,在宁静的故里,几家居于一所,过着向往的吹着风的日子。在老子所描绘的图景之中,老子所向往的社会生活,先进的器械以及交通工具,甚至是连文子都可以弃之不用,当然,更不会有战争和杀戮。我们穿过历史的主线,回到春秋战国,这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老子的这些思想,也在侧面程度上反讽了当时的社会,表现了他对春秋后期充满贪欲与扩张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厌恶。在八十章“小国寡民”中,我们反思今天的社会现实,虽不可能退回到老子所描述的社会中去,诚然,我们也体会到了这种社会政治思想中所包含的对文明的批判与反思的可贵精神,今天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这种社会政治思想中所包含的淳朴自然的生活理想。老子的超然和无为,也体现在其第十章中,“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让万物生长繁衍,生养而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而不自炫其能,让其成长而不充当主宰,这就是最高的美德。本章中,老子从修身写起,进而谈到治国的方略,但是万象归一,仍然离不开其主张的“无为”、“自然”和“超然”,老子总是以一种柔软的态度来认真看待客观世界,“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被认为是合于道的,是道家的最高的道德准则,有了高的道德水准之后,才能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将物与欲超然认知,不占有并且不抢夺。《老子》第四十四章中,“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后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重要?得到名利和失去名利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有重大的损耗,大量藏货必有重大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安定。在这一章中,老子指出贪求名利的弊害,告诫我们要适可而止,方能免受屈辱,避祸全生,运用老子辩证法的观点,我们已知世间得失相因、祸福相生,贪求名利往往会转化成悲惨的下场,老子的此番主张对于当时欲念狂生的“侯王”一类的人物,可谓是点到了要害。老子将名利争夺都能够看得淡然,已然超然物外,运用淡然而柔软的态度,教人不可贪多务得,因为得失相因,有时候得到比失去更有害,此章犹如醒世恒言般,至今影响着我们。平心而论,老子的主张并不是要我们彻底断绝对名利的欲求,而只是需要我们“知止”、“知足”,不可贪多务得,以至于奋不顾身。老子心境的超然和淡然,并不提倡人们消极避世,而是让一切归于自然,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从而推动“理想国”的建成,今日看来,这一思想穿越过古今多少乱世,来到现代与人相遇,仍旧充满着济世情怀。今日我们也许会听到一些质疑老子思想的声音,我们可以同样借鉴和学习老子超然、淡然的心态,修养身心,行“不言之教”,用老子的淡定与柔软,待理想社会实现之后,老子的主张自会分明。“春秋无义战”,这一时期发生的多数战争都是因统治者的贪婪而发动的,如楚国在春秋时期就灭国四十二个,从而成为南方的大国。老子面对自己当时生活的社会现实,看到民众因战争而遭受的痛苦与不安,处于人道立场,老子反对战争的态度十分明确,由此可见,老子虽超然于世间,但是对世间百态还是忧虑于心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济世情怀。如今的我们还可以从中品味出强烈的侠骨柔肠,就如第二十九章谈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想治理天下而任意作为,他就不会达到目的,天下是神圣的宝物,不能用强力去求取。任意作为必然失败,想要把持必定失去。老子的治国论中,再一次强调以“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