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治理措施和施工要点探析.doc

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治理措施和施工要点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治理措施和施工要点探析

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治理措施和施工要点探析   【摘 要】根据工程实例对公路开挖中容易遇到的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地质灾害的地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整个治理过程中的措施和施工要点。 【关键词】地质滑坡;地质成因;整治措施;施工技术 该滑坡地段原设计只是一般的路堑设计,后来在开挖一级边坡后出现山体裂缝,边破滑移,经过实地勘察,结合坡面马刀树等特征和当地住户对该山体在60年代修建老路时曾经垮塌过的描述,初步判断该滑坡为一古滑坡体,滑坡体量大,岩石风化严重,地表水丰富,如果不加以综合治理,一次性根除隐患,那么该地段对以后的高速公路使用将造成巨大的影响。现就介绍整个滑坡的整治过程中的措施和施工要点。 1、地质概况 滑坡区地貌由山峰与沟谷相连,山坡陡峻,沟谷深窄,地貌类型属侵蚀—构造齿状低中山,属新华夏系第三巨隆起带的西南端,即习称“江南古陆”西缘。 滑坡所在山体在平面上呈现圈椅状,而在地形坡度上呈现上陡、中部平缓而下部又变陡的古滑坡地貌特点,山体高程774~900m,相对高差l26m,地形坡角一般为32°~45°局部陡坡地段为40°~55°,中上部、中下部平缓地段为25°左右。 构造体系主要划分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构造体系,其中北东向构造体系以NE40°~50°构造褶皱群及北东向张扭性断裂组成;北北东向构造体系以北北东向带状褶皱为主,次为伴生的压扭性断裂构造带。滑坡区地层由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之粉粘土、碎石土及人工填筑土层与下伏基岩前寒武系板岩组成,该板岩是一套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因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浅变质岩系,地层单斜产出,倾向3l0°~320°,倾角40°~60°,综合地层产状320°∠45°。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由上层滞水及裂隙水组成,其补给为大气降水,通过透水性相对较强的粉质粘土和碎石土间渗透,在透水性相对较弱的板岩面附近汇集,在较低处从基岩面和强风化层间以面状或线状泉水形式排出地表。 2、滑坡体特征 该滑坡为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滑坡大致范围为两侧Kl20+l90~Kl20+370,滑面为强、中风化界线,即层面,滑坡后部滑床倾角以55°为主,主滑面为3O°~34°,目前滑动范围宽38Om,最长225m,滑坡剪出口在高速公路路基面上下,高程为775m左右,滑坡后壁最高处高程约86Om,滑体相对高差85m;滑体平均厚度约16.5m,最厚达19.5m,滑体体积141万m3;主滑动方向为NW34°。 3、滑坡变形原因分析 该滑坡的滑动变形主要受层理面的控制,滑坡区岩层产状倾角变化较大,上陡下缓,上部倾角55,中下部3O°~34°,陡、缓层面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外,层间错动发育,泥化夹层明显,泥化程—度较高,此为滑坡形成的有利条件。当坡脚路基开挖时,脚形成了临空面,改变了坡体原有的应力状态,加之地表裂缝的形成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泥化夹层进一步软化,最后导致了坡体沿着强中风化层面间泥化夹层整体失稳下滑。 4、治理措施 考虑到滑坡体积大,以及大量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治理措施的选择上利用预应力框架锚索、抗滑桩、必要的减载刷方、防排水设施、植草绿化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理,在治理的同时着重兼顾环境和公路沿线的外观。 (1)刷方减载: 为减小滑坡推力,结合现场地形,对坡面进行刷方,刷方后边坡分为五~七级,边坡高度为6—1Om,其中第一级边坡的坡率为1:O.5,其它各级边坡的坡率均为1:1第一级平台宽为5~7m,第二、三、五、六级平台宽分别为5、5、2、2m,第四级平台宽为12m。 (2)锚索抗滑桩: 在K12O+194→- +376段的第一级平台上(截面为2.OmX3.Om的桩桩中心距高速公路线路中心线为21.2m,截面为1.8mX2.4m的桩桩中心距高速公路线路中心线为2O.9m)布置一排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共计81根,以抵挡滑坡滑动,抗滑桩桩长为14~24m;桩间距中4~中6m;抗滑桩的长轴方向为NW34°;每根抗滑桩上布设两孔预应力锚索,每孔锚索由1O(8)根¢15.2高强度、低松弛的186O级钢绞线组成;锚索长度为15~26m(其中1~26和57~81号桩锚索长18m,27~49号桩锚索长2Om,50~56号桩锚索长15m,均由1O根组成),锚固段长度均为1Om,锚索倾角均为25°。 (3)为防止一级边坡的岩石风化及桩间上部岩土体坍塌,在K12O+184.7~+379.5段的一级边坡设置窗式菱形护面墙防护,顶宽O.4m,胸坡坡率1:0.5,背坡坡率1:0.4,墙高6~10m。 (4)预应力锚索框架: 在第二→六级边坡各设置三排预应力锚索,锚索长度15~27m,锚索竖向间距为3.333m,沿坡面走向间距3m;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