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南联大附中——云南师大附中《校友通讯》第六期
西南联大附中——云南师大附中《校友通讯》第六期
博览群书 勤奋写作
努力实践 追求进步
——记中学时代的杨振铎
杨一兵
提起杨振铎,认识他的人无不交口称誉,可惜在1991年11月他刚过61岁就去世了,而且走得太突然、太仓促,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无尽的惆怅和深切的怀念。
本文着重介绍中学时代的杨振铎。作为一个四十年代的中学生,他的表现是突出的。
1945年9月,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附中。进校后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发疑问难,特别是文科成绩一贯名列前茅。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并在班上宣读,让同学们观摩参考。
语文老师、地下党员钱闻对振铎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他的启蒙者和领路人。
振铎在课堂上学习并非单纯地接受知识,还能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坚持己见。据他的日记记载:在吴大年老师之后接任历史课的某老师在讲太平天国的经济背景时武断地说:“人口繁殖太盛,土地不敷应用,于是大乱就起了。”至于资本主义的影响、人民的痛苦、政治的腐败,他都觉得无所谓。这位老师还说:“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是不断循环的,历史的发展不过是一治一乱而已。”他站起来反驳说;“历史不是人创造的,而是由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太平天国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必然产物。”这一席具有阶级观点的发言,说明他小小年纪就有多么深刻的见解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实在难得!
在课外,振铎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像海绵一样汲取各种知识。从初一到高二(1943年至1948年)在附中上学期间他就读了二百四十三本书(包括少量革命理论的单行本),年均每年近50本。他广泛涉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作品、文艺理论、语言文字等各方面的书籍。例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单行本、鲁迅的全部小说集和杂文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华岗的《社会发展史》、曹伯韩的《中国近百年史十讲》《世界史初步》《社会科学二十讲》和《中国文字的演变》等等。文艺作品当然读得更多。诸如《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以及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丁玲、艾青、艾芜、沙订、冰心等中国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还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莫泊桑、契诃夫、普希金、马克吐温、果戈里、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绥拉菲莫维支等外国作家的代表作品。此外,他还经常阅读《新华日报》《民主周刊》《时代日报》《世界知识》等进步报刊。
他对重点著作-都作了详细的读书笔记。有关中心思想、内容梗概、人物形象都不同程度地作了摘录、概述和评论,还写了心得体会。
由于博览群书,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思想。他还将读书心得写成文章,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读写结合不仅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为传播文化知识和宣传革命思想尽了点微薄之力。 .
1947年至1948年,他在《观察报》副刊发表的文章现有据可查的有以下几篇:47年9月3日《〈俄罗斯问题〉的另一面》、48年2月5日《从“可笑之论”到教书的目的》、48年6月18日《读〈三人行》、48年10月19日《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8年“七·一五”运动之后,相继在全国性刊物《时与文》和《中.学生》发表了《评“三娘教子”》和《苟活在淡红的血痕中》。前者对制造“七·一五”惨案的云南反动当局所谓“打在儿身,疼在娘心”的虚伪表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文笔犀利,剖析深透。后者记叙了惨案经过,抒发了自己没能到斗争第一线,“忍看朋辈成新鬼”的懊丧心情,发自肺腑,真挚感人。
此外,振铎还坚持写日记,现存47年至49年底的日记有三大本。日记中大量写的是读书心得和学校、班上、群学社的活动以及国内外大事。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评述,很有见地。
其一:“蒋主席夫妇是飞庐山过年的,真是不忘‘固有文化’,在今天不单是大头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就连高级将领、大人先生们也无时不在为‘剿匪’的事而苦恼着,而主席夫妇倒是满有闲情逸致的飞庐山过年去了,也好,被‘匪’苦恼够了,权且避一下现实吧!”
其二:“1月30日印度精神领袖甘地被刺身死,引起全世界一部分人的哀悼。像甘地这种终身为和平而努力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不过他所倡导的‘最爱和平’以及不合作主义实在不敢苟同。甘地是‘爱而不恨’的,所以印度之不能坚强地反抗英国及现在之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甘地之‘罪’实不可否认。”
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能有这样深邃的思想,实在难能可贵。
他的几大本日记是当时历史的见证,下面一件事情足以说明:附中49届某校友,解放后较长时间被诬陷为在“七·一五”运动中投降变节,写了“自白书”,因而被审查,在“文革”中又受到很大冲击,但他一直否认此事。八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