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中的笔意论-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pdfVIP

篆刻中的笔意论-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篆刻中的笔意论-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的历史维度之中,从“笔意”与篆刻艺术语言的形成、篆刻笔意论的演变与发展、 篆刻中的笔意表现手法等诸方面进行考察,惟此,才能对篆刻中的笔意论作出一 个能符合历史客观的论述。 2 第一章 篆刻中的“笔意”审美意义 第一节 何为笔意 “笔意”一词来源于中国书法,是书法理论中的的一个重要范畴。笔意与笔 法、笔势可以说是构成中国书法用笔的三要素。沈尹默尝言: “从结字整体上看来,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笔 意又是在笔势进一步互相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三者都具备在一 体中,才能称之为书法。”3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笔法、笔势和笔意这三者之间,笔意在一定意义上, 不仅有自己的独立的审美意义,同时也是笔法、笔势的进一步体现,因而,笔意 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云: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 退,威仪神彩,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4 所谓“意在笔先”,倘若我们从书法创作主体和书法艺术创作的层面来看, 笔意也是书法家的匠心独具,可以说笔意是书家意欲通过书法用笔的形式语言表 达个人的情感、气质和对书法独特审美理想的胸有成竹。当然,这种用笔语言的 构思是建立在对书法艺术充分认识,熟练掌握书法笔法和理解笔势的基础之上, 因而,一旦付之实践,就不仅只是笔法和笔势的综合体现,更是书家表达个性和 审美追求的一种释怀。 而篆刻中的笔意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虽然书法与篆刻都是以汉字为载 体,但他们的表现手法却大不一样,书法是通过毛笔与纸张来实现的,而篆刻则 是运用刀与石来实现的。那么,篆刻的笔意究竟是什么呢?篆刻中的用刀和书法 中用笔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汤徽典《印说》云: “凡刻印,须知刀法即笔法也。篆字石上,先精笔法,然后行刀,可以意会, 3 《书法丛论》沈尹默,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年版。 4项穆《书法雅言》,《历代书法论文选》黄简编辑 ,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版。 3 令其合于自然,则无痕迹可寻。”5 说“刀法即笔法”,并不意味着两者的毫无差别,因为篆刻艺术并不能完全 等同书法,刀和石、笔与纸毕竟是不同的工具和材质,行刀自然不可能完全等同 于文人之把笔弄翰。但篆刻艺术的最终艺术效果是通过篆刻家运用刀在印材上的 镌刻来实现的。因而如何运刀是篆刻艺术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一方面涉及到熟悉 和掌握工具材质的性能,而更主要的是如何运用工具材质表达其审美理想,也就 是说刀的镌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篆刻艺术的最终艺术效果。那么,篆刻艺术究 竟要在印章中表现怎样的一种汉字笔画艺术状态呢?应该承认篆刻艺术作为一 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刀法语言自然有其独特性,但同样应该看到的是,篆刻艺 术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审美形式,就时间而言应该说要远远滞后于书法,而作为 皆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篆刻在审美观的形成、审美价值的判断等诸方面,就不 可能不受书法艺术的影响。而刀法语言自然也是如此,因此篆刻艺术刀法语言展 示抑或是创造性地表现书法的“笔法”一直就存在于篆刻艺术发生、发展的过程 之中。因而,在这一意义上,“先精笔法,然后行刀,可以意会,令其合于自然, 则无痕迹可寻”从而说“刀法即笔法”,自然就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一句话,篆刻艺术中的所谓“笔意”缘于书法,是书法艺术笔意的一个篆刻 转化,是篆刻艺术笔画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从艺术本体看“笔意”在篆刻中审美价值 6 所谓“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我 们知道篆刻艺术的创作过程一般包括篆稿和镌刻两个阶段,即“印先字,字先章,” 再付诸于刀,而篆刻艺术的艺术语言简要的说就是字法、章法和刀法,但就艺术 7 的本体而言,篆刻艺术和书法艺术一样,基本都是以汉字作为艺术载体,从这 一意义而言,两者皆是属于汉字的艺术,这也是历来将书法与篆刻并举的原因, 5 汤徽典《印说》中之“十二刀法”,见 《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编订西泠印社,1999 年8 月版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