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底基层损坏原因研究和处治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底基层损坏原因研究和处治 摘要:以某公路工程项目为实例,描述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粉砂土底基层的病害特征,从筑路材料、施工、养生、行车碾压等方面分析产生病害的原因,并从预防措施、局部破损、大面积破损等方面提出了处治措施。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粉砂土
Abstract: As an example of the highway project, the disease features of silty soil sub-base are described during constructing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 the disease reasons are analyzed from constructional materials, constructing, maintaining, truck rolling; the measure is put forward from precaution, part damage, large area damage, etc.
Key words: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 sub-base; silty soil;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目前,水泥稳定碎石(简称水稳碎石)作为路面基层在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中被广为采用,其厚度为30-40cm,一般分两层施工。水稳碎石基层施工的前一道工序为路基底基层,采用厚度为20cm的稳定土。根据施工工序安排,底基层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后才可以进行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在水稳碎石施工过程中,因底基层强度、运输车辆碾压等因素,造成对底基层的破坏,将使底基层无法满足铺筑水稳碎石基层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来分析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底基层损坏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1工程概况
X省道为新建项目,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总里程为73公里,设计时速为100km/h,路基宽度26m,桥梁设计为公路-Ⅰ级。其中道路结构层依次为原地面掺8%石灰处理+45cm5%灰土+80cm6%石灰土+20cm水泥石灰土底基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8cmSUP-20沥青砼+4cmSUP-13沥青砼。
某标段底基层施工完毕进行养生,达到强度后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组织开展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但是在水稳碎石施工期间,底基层出现较大面积的损坏,导致底基层各种性能指标无法满足质量要求,需进行病害处治,且由于底基层损坏造成了一定的工期延误。
2底基层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2.1底基层病害描述
底基层病害分为局部破损和大面积损坏。局部破损主要表现在:含水量较大,出现弹簧现象,表层2-4cm 范围内松散,压实度、强度等指标不合格。大面积损坏主要表现在:表层呈粉末状,最深处可达8-10cm,整体结构完全破坏,汽车轮迹非常明显。
2.2原因分析
(1)路用建筑材料及设计配比
路基填筑用土所选取土坑土质为粉砂土,粉砂土的特性为不易成型、整体性差。底基层原设计配比根据粉砂土特性设计,设计强度为0.8Mpa,设计配比采用4:8:88(水泥:石灰:土),但因粉砂土路段经多次试验无法满足强度要求,所以放弃使用。如果考虑换填土质较好的粘土,由于运距较远、二次征地困难等因素,导致费用增加较多,也未被采用。经综合对比,采用以下设计方案3:8:22:77(水泥:石灰:粉煤灰:土),通过实验强度满足要求。综合比较,粉砂土并非较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2)施工、养护不当
一是底基层在雨季施工,石灰、粉煤灰含水量偏大,路基两侧排水不畅,路基土晾晒时间不足,碾压成型后经雨水浸泡,造成底基层含水量偏大。
二是施工时翻拌深度不足,掺灰不均匀造成底基层底部灰剂量不足形成软弱夹层。
三是养护时间达到7天后水稳基层运输车辆即在底基层上面通行,底基层强度尚未完全达到。
(3)运输机械碾压
因施工时临时便道不通畅,水稳基层铺筑材料运输车辆在底基层上行驶,而运输车辆多为改装超载车辆,每辆车实际载重约为35吨,远超路面公路-Ⅰ级设计标准,且此时底基层作为直接持荷层,容易造成结构损坏。
3处治方案
3.1 预防措施
(1)填筑材料
底基层填筑优先选用粘性土,如果土质为粉砂土,需要进行土质改性。实践证明,采用二灰土(水泥、石灰、土)的配比方案其强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一般采用三灰土(水泥、石灰、粉煤灰、土)配比方案。三灰土配比方案的强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且工艺较为成熟;配比时要控制水泥用量,防止水泥用量大而造成的底基层开裂。
文档评论(0)